突发!这个国家接收中械后,中使馆紧急提醒:停工停产,全体撤离 当地时间8月2日,中国驻马里使馆发布紧急提醒,要求全体中国公民加强防护,开采金矿的中企和人员立刻停工停产,全体撤到马里首都,拒不撤离的,后果自负。 马里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北部长期被极端组织控制,南部和西部近年来也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作为非洲第三大黄金生产国,马里的金矿资源吸引了大量中资企业。 然而,随着“支持伊斯兰与穆斯林”(JNIM)等恐怖组织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这些位于偏远地区的金矿项目逐渐成为袭击目标。2025年以来,针对中企的暴力事件呈现爆发式增长:5月4日,两名中国工人在卡伊大区被绑架;7月1日,卡伊一家水泥厂遭袭,1名中国公民死亡;7月23日,锡卡索区一中资矿场遭JNIM武装分子纵火焚烧,5名中国公民被掳走。这些事件如同多米诺骨牌,将马里的安全风险推向顶点。 此次使馆紧急提醒的直接导火索,是近期恶性事件的频发和升级。根据使馆通报,首都巴马科以外地区针对外国企业和人员的绑架、袭击已达到“严重后果”级别。 7月下旬,JNIM组织在马里西南部开辟新战线,对中资矿场发动多轮突袭,不仅使用火箭弹等重武器,还纵火焚毁设备、劫持人质,其战术从以往的游击战转向有组织的区域控制作战。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袭击往往发生在政府军难以快速响应的偏远地区,当地警方和驻军因装备落后、兵力分散,无法提供有效保护。中企员工回忆,袭击发生时,最近的政府军哨所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抵达,而武装分子早已完成破坏并撤离。 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中国驻马里使馆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此次提醒不同于以往的常规安全建议,而是明确要求“立即停工停产、全体撤离”,并首次强调“拒不撤离后果自负”。 这一措辞的严厉程度,在近年中国海外领事保护行动中极为罕见。使馆工作人员透露,此次撤离命令是基于多方情报综合研判的结果,包括恐怖组织内部通讯截获、当地线人密报以及马里政府的安全评估。 撤离行动的难度远超想象。马里地广人稀,许多金矿位于远离城市的丛林或沙漠地带,道路状况恶劣,通讯设施匮乏。部分中企员工描述,撤离车队在夜间行驶时,不得不关闭车灯以躲避武装分子侦察,途中还需绕行多处疑似埋设地雷的区域。 更棘手的是,部分小型矿企因长期依赖本地雇佣的安保人员,在撤离时发现这些人员已提前逃离或被武装分子渗透,导致设备和物资无人看守。为确保人员安全,一些企业被迫放弃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采矿设备,仅携带基本生活用品撤离。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撤离行动中,使馆发挥了关键作用。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领保电话,协调车辆调度、路线规划和应急医疗支持。由于巴马科国际机场运力有限,使馆紧急联系中资航空公司增开临时航班,并与马里政府协商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撤离人员顺利通过边境口岸。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4日,已有超过800名中国公民抵达巴马科,其中大部分人在使馆安排下入住指定酒店,等待回国航班。 此次事件的影响远超人员撤离本身。马里的黄金产业占其出口收入的40%以上,中企停工直接导致多个矿区停产,预计将造成数千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更严重的是,安全危机可能对中马关系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尽管马里政府此前接收了中国提供的军事装备,并在反恐领域与中方有合作,但此次事件暴露了其对中企保护能力的不足。有分析人士指出,若马里局势持续恶化,可能导致更多中资项目撤离,进而影响两国在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国际社会也对马里局势高度关注。美国智库“苏凡中心”指出,JNIM组织此次针对中企的袭击,是其“资源战”策略的一部分——通过控制金矿获取资金,同时削弱马里政府的经济基础。 联合国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马里的安全援助,但目前除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外,其他国家的实质性支持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瓦格纳部队近期在马里北部与政府军的冲突中损失惨重,这进一步削弱了马里的反恐能力。 对于滞留人员来说,撤离后的生活同样充满不确定性。许多人在巴马科面临住宿紧张、语言不通等问题,部分企业因撤离仓促未能及时发放工资。 使馆为此设立临时救助站,提供食品、药品和法律咨询,并协调当地中资机构提供临时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启动24小时响应机制,为在马公民提供远程协助。 这场危机也引发了对中企海外风险管控的深刻反思。专家指出,在高风险地区投资时,企业不仅要评估经济收益,更需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体系。、
撤!不撤就等死!马里彻底失控,中国企业被点名“马上滚”!8月2日,中国驻马里使
【432评论】【2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