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姜丽民趁着黑夜摸到了越军阵地,本没人发现他,谁知,他却突然将手电筒打

梦里水乡谣轻 2025-08-04 10:32:20

1979年,姜丽民趁着黑夜摸到了越军阵地,本没人发现他,谁知,他却突然将手电筒打开,越军迅速朝他开枪,可越军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上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广西边境的大山深处,有些寂静的深夜,楠同方向的山谷里会传来沉闷的爆破声。 因此,每年清明,总有百姓自发去烈士陵园,找到一座朝北的墓碑,恭恭敬敬放上祭拜,仿佛在回应山谷中那不散的回响,这座墓碑的主人,叫姜利民,一个把生命定格在28岁的山东人。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姜利民所在的362团接到了攻打楠同的死命令,楠同地势险要,山头上布满了越军的明碉暗堡。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就必须先拔掉最核心的那几个暗堡,任务下来,当过尖刀排排长的姜利民想都没想,主动带着一个五人爆破组,接下了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趁着夜色,几人像影子一样朝敌军阵地摸去,越南人很狡猾,阵地前沿全是削尖的竹签和绑着手雷的绊线。 当他们匍匐到距离暗堡不到两百米时,问题出现了,黑灯瞎火的,根本找不到暗堡的精确位置。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姜利民做出了一个不要命的决定,他把手电筒塞给战友,让战友打开照在他身上,以此来确定位置。 刺眼的光柱亮起的瞬间,敌人的机枪也吼了起来,子弹追着他的脚后跟,就用这种拿自己当活靶子的方式,姜利民硬是把三个最要命的暗堡位置确定。 战友火力掩护,姜利民背着五公斤的炸药包,在弹雨里一点点爬向第一个目标,一声巨响,震得他耳朵嗡嗡直响,第二个暗堡的射击孔开在刁钻的石缝里,他干脆绕到侧面,冒死把爆破筒硬塞了进去。 他钢铁意志完全是遗传了他的父亲,姜利民的父亲姜永锡,是位身经百战的老团长,他从小听着父亲的战斗故事长大,军人的血性,早已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1969年,18岁的姜利民在北京入伍,成了41军的一名新兵,在部队里,他是出了名的拼命,别人午休他加练,这股劲头让他两年就当上了排长,在广西边防一待就是八年。 1979年初,服役满十年的姜利民到了转业的时候,考虑到他父母年迈,组织上连安置都安排好,谁知,南疆战事突起,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他没有犹豫,而是重返战场。 就在他解决掉两个暗堡,准备扑向第三个也是最隐蔽的目标时,侧翼一个没被发现的火力点突然开火,几发子弹瞬间射穿了他的胸膛。 他高大的身躯猛地一晃,可是在倒下的最后一刻,他用尽全身力气,把那颗已经拉开弦的手榴弹,奋力扔向了敌人的机枪位。 随着又一声爆炸,他为身后的战友清扫了最后一个障碍,而他28岁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冲锋的路上。

0 阅读:0
梦里水乡谣轻

梦里水乡谣轻

梦里水乡谣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