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拒绝欧盟?冯德莱恩访华未达预期,背后是欧盟对自身定位的误判 冯德莱恩此次

跟我聊国际 2025-08-04 08:43:47

中国为何拒绝欧盟?冯德莱恩访华未达预期,背后是欧盟对自身定位的误判 冯德莱恩此次访华原本目标明确:一是拉拢中国对抗美国的贸易高压,二是联合中国对俄施压,以推动乌克兰问题解决。但中国方面明确拒绝了这两个诉求,根本原因在于欧盟未能正确认清自己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与角色。 冯德莱恩1958年出生于布鲁塞尔,父亲当时是欧洲共同体高级官员,使她自幼接触国际事务。她在德国成长,先学经济学后转攻医学,最终成为妇科医生,并在汉诺威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她育有七名子女,1990年加入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随后步入政坛,2003年成为下萨克森州的社会事务部长,专注于家庭和妇女政策。2005年进入联邦政府,历任家庭部长、劳工部长,2013年成为德国首位女性国防部长,负责军队现代化改革。尽管在军备采购上曾遭遇争议,但她主张欧盟加强防务合作。2019年,她出人意料地当选为欧盟委员会主席,成为首位女性领导人,领导欧盟应对疫情、经济恢复与地缘政治压力。虽然其从政履历扎实,但欧盟内部协调复杂,也使她在施政中面临不小阻力。 2025年7月24日,冯德莱恩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一同访华,参加中欧建交50周年峰会。她希望借机促成两项目标:一是与中国联手应对美国加征关税与设置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压力;二是争取中国在俄乌问题上与欧盟保持一致,遏制俄罗斯。欧盟当前面临能源紧张与经济增长乏力,希望通过中国获得更多回旋空间。 但中国并未照单全收。原因很明确:中国清楚欧盟与美国关系紧密,经济、外交乃至安全事务都深受美方影响。即使短期内中欧有一定合作空间,长期看欧盟极易被美方拉回,合作基础并不牢靠。此外,中国不愿卷入欧盟在对俄问题上的摇摆态度——一方面实施制裁,另一方面又担心能源供应受限。 最终,原定为期两天的峰会被压缩为一天,场面略显紧张。冯德莱恩在会议上指责中国造成贸易不平衡、实施出口补贴、对欧盟构成经济威胁,甚至指控中国出口涉军物资“间接帮助俄罗斯”。欧方希望中国劝说俄罗斯谈判,但中方立场明确:贸易赤字并非中方责任,中国也不支持“战争经济”或军事结盟。 面对欧盟试图将中方拉入其对俄联盟体系的设想,中国选择回避绑定式合作,而是转向更加灵活的外交策略,强化与俄罗斯、印度以及全球南方国家的互动,保持自主外交空间。这一战略选择反映出中国对欧盟战略稳定性与可信度的深度评估。欧盟虽经济体量庞大,但在美欧同盟体系中缺乏独立性,难以获得中方充分信任。 此次峰会后,冯德莱恩返回布鲁塞尔,向欧洲议会汇报成果,但实质性进展有限,仅在气候与稀土等领域达成初步共识。她重申“去风险”对华战略,继续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并调查产业补贴。同时,面对美国对欧洲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威胁,欧盟不得不与华盛顿重新谈判,试图挽回自身利益。 冯德莱恩表示,中欧关系虽然合作不断深化,但失衡也在加剧。如今,中国正在倾斜资源与注意力向全球南方国家,欧盟已不再是其优先选择。此次中方的明确拒绝,并非敌意,而是一种清醒的战略判断——在全球力量重组背景下,中国坚持自主外交立场,不盲目结盟,更不会被动配合他国博弈。欧盟若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在大国竞争中将难以真正赢得中国的信任。

0 阅读:180

猜你喜欢

跟我聊国际

跟我聊国际

加油吧,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