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年羹尧知道自己将被问斩,暗中把怀孕的小妾,送给一位书生,并千叮万嘱:孩子出生要姓“生”。书生疑惑,年羹尧一句话就让书生俯首称是,知道了雍正的惊天秘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冬天,北京城寒风刺骨,年羹尧被关在阴暗的囚室里,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如今只剩下一副憔悴的躯壳。
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雍正帝已经下了最后通牒,赐他自尽,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年羹尧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他悄悄将自己怀孕的小妾托付给一位心腹书生,千叮万嘱孩子出生后必须姓"生"。
书生一脸茫然,年羹尧只低声说了一句话,书生顿时脸色大变,俯首称是,这句话里藏着雍正的惊天秘密,也藏着年羹尧最后的复仇。
年羹尧这辈子就像坐上了一辆疯狂的过山车,前半段直冲云霄,后半段摔得粉身碎骨。
他祖上是读书人出身,父亲年遐龄官至湖广巡抚,算得上是官宦世家。
可谁能想到,这个家族最耀眼的明星,最后竟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更讽刺的是,年羹尧自己就是个文武全才,年轻时在翰林院混得风生水起,谁能想到后来会被人叫做"年大将军"?
康熙爷那会儿的年羹尧,简直就是开了挂的人生赢家,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成了翰林院里最年轻的才子。
康熙帝对他青睐有加,不到三十岁就破格提拔为四川巡抚,成为清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
在四川任上,他不仅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在军事上展现出过人天赋。
有一次打仗,他光看飞鸟惊起就能判断出敌军埋伏的位置,带着三百骑兵就把敌人一锅端了。
青海平叛时更神,他提前从地图上看出淤泥深坑,让士兵往里头扔草铺板,大军就这么畅通无阻地杀进了敌营。
要说年羹尧最风光的时候,还得是雍正刚登基那会儿,他妹妹是雍正最宠爱的年贵妃,自己又刚刚平定了青海叛乱,雍正对他那叫一个亲热。
皇帝亲口说过:"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这意思摆明了就是要和他做一对千古君臣的模范。
年羹尧进京面圣,文武百官都得跪着迎接,连亲王贝勒都不例外,雍正还特意赏他穿四团龙补服,这待遇都快赶上皇子了。
可这人啊,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年羹尧在西北当土皇帝当惯了,回京城也不知道收敛。
最要命的是那次军营阅兵,雍正让士兵们卸甲休息,结果没一个人动弹。
直到年羹尧发了话,士兵们才齐刷刷脱盔甲,雍正当时脸就绿了,合着这十几万大军就认年羹尧不认皇帝?
还有更过分的,年羹尧在西安的总督府搞得跟皇宫似的,辕门画四爪龙,鼓手穿蟒袍,文武官员逢五逢十还得去他那儿点卯,这哪是大臣该有的排场?分明是要造反的节奏!
雍正本来还想给年羹尧留点面子,可这老兄自己作,有次给皇帝写贺表,居然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
雍正立马抓住这个小辫子大作文章,说年羹尧这是存心不敬,要搁平时这都不叫事儿,可雍正正愁没借口收拾他呢。
这下好了,年羹尧被一撸到底,从抚远大将军直接贬成了杭州将军。
墙倒众人推,年羹尧一失势,弹劾他的奏折就跟雪片似的飞向雍正,最后给他凑了九十二条大罪,光够砍头的就有三十多条。
雍正还算念旧情,没把他拉去菜市口砍头,而是赐了条白绫让他在狱中自尽。
年羹尧到死都不信雍正真会杀他,还等着皇帝开恩呢。
可他哪知道,从他让士兵只听自己号令那一刻起,雍正就已经把他当成了必须除掉的威胁。
年羹尧死后,他儿子年富被处斩,其他儿子发配边疆为奴,家产全被抄没。
唯一幸免的是他妹妹年贵妃,靠着雍正的宠爱保住了性命,可年家算是彻底完了。
据说年羹尧临死前还玩了一手绝的,他把怀孕的小妾偷偷送走,让孩子改姓"生"。
这个"生"字大有讲究,既是"年"字去头,暗喻年家被斩首,又暗藏雍正的秘密。
书生听了他的解释,吓得直冒冷汗,可到底年羹尧说了什么,这就成了永远的秘密。
年羹尧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皇权至上的年代,功劳再大也大不过皇帝的面子。
他确实有才,也确实有功,可错就错在太把自己当回事。
雍正说得明白:"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年羹尧就是没守住那份谨慎,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他这么张扬的性格,可能也立不下那么大的战功。
这人啊,有时候优点和缺点就是一回事,就看你用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