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校友会的电子邮箱被274封联名信挤爆。
这些邮件的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要求校方依据《武汉大学学生纪律处分办法》第四十四条——“诬告陷害他人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将诬告肖某某性骚扰的杨某媛逐出校门。
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作为牵头人,集结了包括7位长江学者在内的326位校友签名,把一桩校园纠纷升级为母校声誉的保卫战。
事情始于2023年10月。
武大图书馆里,硕士研究生杨某媛指控本科生肖某某在自习区“持续摩擦下体”,用手机拍摄视频“取证”,逼迫他写下两封矛盾重重的道歉信(先称“侵犯隐私”,后改为“做了下流的事”)。
她将材料发到网络,瞬间引爆舆论。
肖某某被网民“开盒”——照片被制成花圈遗像,全家被污蔑为“官二代操纵校方”;现实中他被同学孤立唾骂,最终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出现割腕跳楼倾向。
讽刺的是,真相在2025年7月25日由法院一锤定音。
经专业医学论证:肖某某自小患有严重皮炎,视频中的动作实为抓痒;图书馆监控显示二人全程无交流,现场开放且多人走动,无法认定针对性骚扰。
法院驳回杨某媛全部诉求。
法律还了肖某某清白,却还不了他的人生。
因校方仓促给予的“记过处分”,他丧失保研资格且法考受限;祖父目睹网暴内容当场晕倒,半年后离世;外公一病不起。
一纸处分和一场诬告,摧毁了一个家庭三代人。
而杨某媛在败诉后却高调炫耀“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录取”,通过社交平台向肖某某示威:“败诉不影响我继续举报你”。
更被曝出其硕士论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充斥“1049年新中国成立”“引用虚构《离婚法》”等低级错误,数据造假、剽窃痕迹明显。
从诬告到造假,她始终在特权纵容下有恃无恐。
面对汹涌舆情,武大校方的操作堪称灾难:
推诿:首次回应称“结果待上级安排”,对法院判决置若罔闻;
包庇:被问及杨某媛论文造假时,竟以“未关注到”搪塞;
压制:关闭官微评论区,放任杨某媛导师郭汝飞(被扒出研究方向含“性别视角下垃圾桶分类”)的学术争议;
纵容:拒撤肖某某不公处分,对杨某媛升学香港不设阻。
8月1日校长张平文仍重复“等上级安排”,与法院判决形成刺眼反差。
当母校选择“捂盖子”,校友只能掀桌子。
武大的沉默正触发连锁反应。
2018届法学毕业生李明透露,其所在律所已明确拒收武大简历——企业担心“问题学生”背后是失范的学术伦理和失控的校园治理。
更令人心寒的是,当博主“李然于心”实名举报杨某媛论文造假后,竟遭4名男子夜间上门威胁,警告其“再举报致杨某媛自杀需担责”(后核实为民警)。
公权力沦为打压举报的工具。
这一切早有预兆。山东华测机械曾因“川大诬告事件”拒聘该校毕业生;软科排名中川大跌至15位,印证了高校公信力破产的代价。
武大若继续装聋作哑,终将步其后尘。
校友们早已看穿校方的拖延战术:
封口:用毕业证交换杨某媛沉默?其高调赴港读博证明此路不通;
冷处理:等舆论自然消散?联名信和论文倒查行动(有组织发起经管院五年论文审查)让幻想破灭;
刮骨疗毒:这才是校友死磕的“第三条路”——撤销杨某媛学位、追究诬告责任、公开调查学术腐败链。
《刑法》第243条诬告陷害罪明文可究,即便认定难度高,也足以成为撬动问责的支点。
武大校徽上“自强弘毅”的铭文,正被杨某媛论文中“1049年新中国成立”的荒诞和肖某某诊断书上“PTSD”的沉重反复摩擦。
当30万校友的联名信在邮箱里堆积如山,当律所开始默默筛除武大简历,这所百年学府站在了最险峻的岔路口:是割掉腐肉重生,还是放任毒瘤溃烂?
答案不在通稿里,而在对杨某媛的学位撤销函中,在对肖某某处分撤销的公告里——象牙塔的尊严,从来只属于敢于直面错误的勇者。
大鱼海棠红
前有提灯定损,今有污大挠裆
12 26
名誉 没有 利益 重要
用户10xxx35
[打脸]那些校领导、导师该不会有把柄在这个杨同学手里吧?见不得光,说出来丢人,搞不好还违法那种。要真把杨同学办了,杨同学来个鱼死网破,变成大型社死现场……所以就是武大沉默拖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