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极为艰难,他凭借坚定意志与周全部署,主导了这一重大行动。
左宗棠早年成长于湖南湘阴,虽多次科举未中,但始终钻研舆地兵法,后投身军事。从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到担任闽浙总督时创办船厂、学堂,再到调任陕甘总督期间平定捻军、镇压西北起义,他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与治理经验,为收复新疆奠定了基础。
19世纪60年代,新疆局势动荡,外部势力入侵,边疆危机严重。清廷内部就海防与塞防产生争议,左宗棠力主重视塞防,最终获任督办新疆军务。1875年,63岁的他抬棺出征,面对资金短缺、补给线漫长(需穿越千里戈壁沙漠)、自然环境恶劣(冬季风雪导致士兵冻伤、缺水缺粮)等诸多困难,他提前设立仓库运输物资,先肃清甘肃、陕西残敌,再稳步推进收复行动。
1876年,清军进入北疆,部队分路行动,翻天山、战河谷,凭借先进武器反击伏击,成功收复乌鲁木齐;次年攻克吐鲁番,随后进军南疆,围歼敌军,最终阿古柏政权覆灭。对于被俄国占据的伊犁,通过外交谈判得以收回。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推动设立行省,推广棉花种植、兴修水利、开办工厂、减轻赋税、整修道路、推广蚕丝产业,并整顿军队巩固边防,促进了当地的稳定与发展。
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他主导的新疆收复行动,不仅维护了边疆完整,其后续治理措施也推动了当地与内地的融合,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