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我不用普通香连丸,这个中成药组合更妙,既能清肠化浊又能软坚消瘤,双管齐下!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8-01 15:12:54

肠息肉我不用普通香连丸,这个中成药组合更妙,既能清肠化浊又能软坚消瘤,双管齐下! 常看我科普的粉丝朋友都清楚:若体检发现肠息肉,出现大便黏滞、里急后重、右下腹隐痛等症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香连丸。它清热燥湿、行气止痛,能缓解湿热壅滞大肠引发的上述不适,暂时把肠息肉“压”下去。 不过,香连丸也有明显短板。它药力偏轻浅,对一些病程久、息肉多发、基底宽广或病理提示“腺瘤型”的患者,单用往往力有未逮;且侧重清热燥湿,对痰瘀互结、脾虚失运等因素导致的息肉,针对性并不强。 现代都市人久坐少动、嗜食肥甘、熬夜焦虑,体质愈发复杂。单纯湿热型肠息肉已少见,多夹痰、夹瘀、夹脾虚。痰瘀互结者常见体形偏胖、舌暗苔腻、便中偶夹黏液;脾虚失运者则饭后困倦、纳呆便溏、面色萎黄。 中医讲,大肠为传导之官,又赖脾之运化与肝之疏泄。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浊不化,凝而成痰;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滞则血瘀,痰瘀互搏,附丽于肠壁,日久成息肉;若再兼脾虚,则息肉更易反复。 今天给大家介绍两种中成药组合,供肠息肉患者参考。 香连丸 + 小金丸 香连丸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木香行气止痛、调畅肠腑气机,共奏清热燥湿、行气导滞之效。 小金丸里,草乌温经散寒止痛,五灵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当归、地龙养血活血、通络散结,木鳖子消肿散结、麝香香墨芳香走窜。小金丸活血消癥、散结止痛、化痰软坚之力峻猛。 二者合用:香连丸清肠化浊、调畅气机,小金丸专攻痰瘀互结之有形息肉,适合息肉基底较硬、腹痛拒按、便中夹黏冻或血丝、体形偏胖、舌暗苔腻的患者。 香连丸 + 消瘰丸 消瘰丸中,玄参滋阴降火、软坚散结,牡蛎咸寒软坚、化痰消瘤,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三药配伍,滋阴而不碍湿,软坚兼能护阴。 香连丸与消瘰丸组合:香连丸清湿热以断生息肉之源,消瘰丸软坚散结以缩小既有息肉。适合病程较长、体质偏阴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便干如栗、舌红苔少而根部腻的患者。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选药用药不可盲目。选香连丸 + 小金丸还是香连丸 + 消瘰丸,得先辨清自己肠息肉的病机与体质。下面给大家讲个线上门诊实录,希望能帮到你! 45 岁的李先生,单位体检肠镜发现:升结肠两枚0.8 cm~1.0 cm广基息肉,病理提示“管状腺瘤伴低级别内瘤变”。李先生平时大便黏滞不爽,日行2~3次,偶夹暗红色血丝,右下腹隐隐胀痛,久站久坐后加重;形体偏胖,口中黏腻,情绪急躁,夜寐多梦,晨起口干苦。 李先生在同事推荐下关注了我的肠道健康科普,留言详述病情。我考虑他工作繁忙,便通过线上平台为他辨证开方。 中医辨证 综合症状、舌象(舌暗红、边有齿痕、苔黄厚腻根部尤甚)、脉象(弦滑略数),中医诊断为“肠覃”,证属湿热蕴肠、痰瘀互结,兼肝郁脾虚。 中医开方 香连丸(改汤剂加减) + 小金丸(改汤剂加减):黄连、木香、茯苓、白术、陈皮、草蔻、玄参、牡蛎、浙贝母、丹参、郁金、地榆炭、三七粉(冲服)。 方解 香连丸部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解毒,木香行气止痛、调肠腑气机;佐茯苓、白术、陈皮、草蔻健脾化湿,断生痰之源。 小金丸部分:玄参滋阴增液、软坚散结;牡蛎咸寒软坚;浙贝母清热化痰;丹参、郁金活血行气;地榆炭、三七粉凉血止血、祛瘀生新,以兼顾便血。 全方共奏清肠化浊、化痰软坚、活血散结、兼调肝脾之效。 治疗结果 服药两周,李先生反馈大便转实,日一次,血丝消失,腹痛明显减轻;续服一个半月,复查肠镜:原两枚息肉分别缩小至0.4 cm、0.3 cm,表面光滑,病理提示“炎性息肉”。继续巩固治疗三个月,二次肠镜息肉基本消失,肠道黏膜光滑。李先生直呼意外,现已改为每半年线上复诊一次,配合饮食运动管理。 临床30余年,对于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克罗恩病等常见肠道病症,我都能够为患者制定精准而有效的方案。按此思路,众多患者避免了内镜下反复切除之苦,整体肠道健康显著提升。

0 阅读:67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