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其实就是美国的拖延战术。 美国的谈判团队摆出姿态,声称要解决贸易失衡,可实际上,他们的真实目的从未改变,那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围剿和打压中国的发展。这种表面上的 “坐下来谈”,本质上不过是美国精心设计的拖延战术,一边麻痹对手,一边趁机收割全世界的财富。 从拜登的科技封锁到特朗普的关税战,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策略一脉相承。就像 2025 年 1 月美国宣布禁止对中国半导体、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明面上是国家安全考量,实则是想掐断中国科技发展的命脉。 这种打压在谈判中尤为明显,2025 年 7 月的中美经贸会谈上,美国财长虽然同意延长关税缓冲期,却始终不肯在协议上签字,非要等特朗普拍板,摆明了是在拖延时间。华盛顿心里清楚,只要谈判不破裂,就能继续用 “不确定性” 牵着全球资本的鼻子走。 紧接着,美国开始收割全世界。他们惯用的手段就是利用美元霸权制造 “潮汐效应”。美联储先是疯狂加息,把美元利率推到 22 年来的高位,逼着全球资本回流美国。那些依赖美元融资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斯里兰卡和黎巴嫩,瞬间陷入债务危机,只能低价抛售资产给美国资本。 与此同时,美国又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用高额补贴吸引欧洲制造业迁移到本土,连德国车企都扛不住诱惑,把工厂搬到了得克萨斯州。这种加息吸血和产业虹吸的组合拳,让美国在谈判期间轻松完成了对全球财富的收割。 美国的拖延战术还有更深层的算计,他们故意在谈判中释放模糊信号,今天说要取消关税,明天又威胁加征新税,搞得国际市场人心惶惶。 2025 年 5 月的日内瓦会谈后,虽然双方取消了 91% 的加征关税,但美国却悄悄保留了对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的高额关税,摆明了是想继续压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跨国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大量资金因此涌入美国国债和股市,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地位。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打压策略正在反噬自身。就拿芯片制裁来说,美国商务部原本想通过禁用华为昇腾芯片来遏制中国 AI 发展,结果却逼得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自主研发。 2025 年上半年,A 股半导体板块涨幅超过 40%,华为的 7 纳米芯片也实现了量产。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更是直言,美国的限制措施 “完全错误”,因为中国本土 AI 研究人员已经占全球一半以上,美国正在失去这个庞大的市场。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始终保持着清醒。面对美国的拖延战术,中国一方面通过《反外国制裁法》反制科技封锁,另一方面加快推动 “双循环” 战略,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2025 年,中国与东盟的本币结算比例已经超过 60%,“去美元化” 进程明显提速。 与此同时,中国还通过 “一带一路” 加强与新兴市场的合作,巴西的两洋铁路项目就是典型例子,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将彻底改变南美对大西洋航线的依赖,为中国打开直达太平洋的贸易通道。 说到底,美国的拖延战术不过是霸权衰落的遮羞布。他们试图用谈判的幌子掩盖自身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却没想到反而加速了全球多极化的进程。当美元潮汐不再奏效,当科技制裁反噬自身,美国终将发现,靠 “拖字诀” 维持霸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在这场持久战中稳步前行。
中美谈判,其实就是美国的拖延战术。 此次会谈的结果令人失望,只达成模糊的"延
【49评论】【43点赞】
勿忘我
在谈判没签字前,中国稀土绝对不能对美开放,不然美国一边用着中国稀土一边同中国耗时间,稀土管控与关税谈判不是同一回事,别混为一谈,美国对中企的打压制裁、光刻机、芯片、对台售武与稀土的管控相关联,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关税问题谈好也不能对美出售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