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本质不是做一个好人,修行的本质是不着相,真正的修行是照见五蕴皆空。当你说“我要做个好人”时,已然将世界割裂成善恶两极;当你执着于行善的自我感动时,早已陷入更深的我执。世人常把修行当苦行,殊不知最难的恰是放下修行相——就像莲花生于淤泥却不着泥色,修行者活在尘世却不染尘心。当你能在赞誉中不飘然,在诋毁里不动摇,在得失间不生忧喜,方知“因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谛。修行终究是破茧的独行:剥落好人的标签,穿透善恶的迷雾,直到照见那颗如如不动的心。它从未增一分光,也从未减半分澄澈,只是等着迷途的游子认出本自具足的圆满。 许多人以为修行需要远离红尘,寻一处清净地,隔绝外缘,方能明心见性。殊不知,真正的道场不在深山古寺,而在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之中。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看似简单,却鲜少有人能做到心无旁骛。念头如野马,总在回忆过去、担忧未来,唯独不肯安住当下。修行不是要你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要你在每一个起心动念处觉察,在每一段关系里照见自己的执着。 有人问,若不着相,是否意味着善恶不分、麻木不仁?恰恰相反。不着相并非冷漠,而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清醒。普通人行善,往往带着“我在行善”的优越感;而真正的慈悲,是行所当行,过后不留。就像天空包容乌云却不染污,大海纳尽百川却不增不减。修到深处,连“修行”的念头也要放下,否则便成了另一种枷锁。 世人总想追求开悟,以为悟了便一劳永逸,再无烦恼。可真正的悟,是悟到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困住你的从来不是外境,而是你对境生起的分别心。顺境时贪着,逆境时抗拒,这便是轮回的根源。修行不是要你消灭情绪,而是让你在情绪涌起时,看清它的无常与虚妄。愤怒来了,知道愤怒只是心上的涟漪;快乐来了,明白快乐亦是转瞬的云烟。不迎不拒,方能自在。 最难破的不是烦恼,而是对“没有烦恼”的期待。许多人修行多年,仍在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却不知这一念追求,已是背离本心。真正的你不是需要修正的问题,而是从未动摇的觉性。它不因你的觉悟而增加,也不因你的迷失而减少。就像黄金埋在土里不会变成石头,明珠蒙尘不会失去光芒。你所要做的,只是认出它,而不是创造它。 修行到最后,连“修行者”的身份也要脱落。没有谁在修,没有所修的法,只是一颗平常心,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冷时添衣,热时摇扇。不刻意崇高,也不堕入庸俗,只是如实如是地活着。这时再看世间万相,如镜中花、水中月,清晰却不黏着。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心无所住,方是真自由。
修行的本质不是做一个好人,修行的本质是不着相,真正的修行是照见五蕴皆空。当你说“
云端轻舞
2025-07-31 18:40:01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