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徐海东回家看望母亲,却被敌人掌握了行踪,混战中,一颗手榴弹滚到徐海东脚边,关键时刻,警卫员迅速把徐海东扑倒! 1934年4月,红25军副军长徐海东请了几天假,准备回湖北黄陂老家看望母亲,他多年征战在外,始终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 这次他把军帽压得低低的,还特意用粗布裹住军装,悄悄进村,只带了几个贴身警卫员,其中一个年纪轻、机灵又勇敢的小伙子,叫詹大南。 詹大南1931年就参了军,和哥哥詹大海一同从黄陂参加红军,那年他才16岁,一路打仗走下来,摸爬滚打,反应特别快。 组织安排他给徐海东当保卫员,大家都觉得合适,他不说话的时候总是警惕地看着周围,眼神里有股狠劲儿。 他们进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徐海东一进家门,母亲一眼就认出了他,眼圈一下就红了,他放下行李,坐下来喝母亲熬的红薯粥,屋里是久别重逢的温暖,谁都没想到,这顿粥还没来得及喝,危险就来了。 凌晨时分,村子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狗叫声、人喊声、枪响声混成一片,詹大南一下从炕上跳起来,手已经摸到了腰间的驳壳枪。 他一边低声提醒首长避开窗子,一边扒拉开门缝往外看,看到远处有手电晃动的光,他转头对徐海东说:“敌人来了,有人告密了。” 果然,有几个村民认出了徐海东,把消息报给了附近的敌军,国民党一直悬赏捉拿他,一听说人到了村里,立刻调兵包围了全村,敌人想活捉“徐老虎”,早就盯着这号人。 情况紧急,徐海东迅速将母亲藏进后屋,带上枪准备突围,几个警卫员背靠背守在屋外,借着夜色压制敌人的火力。 詹大南守在徐海东身侧,始终紧跟着他的步伐,就在他们快要冲到村口的时候,一枚带着火星的手榴弹从土墙边“咕噜噜”滚过来,正好落在徐海东脚边。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詹大南眼睛一瞪,扑上去把徐海东按倒在地,自己的后背正好挡在了爆炸方向。 一声巨响,火光和尘土一下子盖住了两人,爆炸震得人耳朵嗡嗡响,石头溅在脸上火辣辣的,等尘土稍微散去,徐海东才感觉到大腿一阵剧痛,伸手一摸,全是血。 詹大南爬起来,顾不上检查自己的伤,背起徐海东就往外冲,他瘦瘦的身子硬是把比他壮实的首长背了起来,村口正好遇上他的弟弟詹大海,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什么都没说,一个顶一个地背着徐海东跑。 几名警卫员排成人墙,边打边退,为他们开出一条路,后面的枪声越来越密,子弹擦着耳朵飞过去,詹大南的衣服被弹片划破了几道口子,肩膀上也中了枪托一下,可他一步都没停。 田埂湿滑,两人跌跌撞撞地往前跑,鞋子陷进泥里拔不出来,索性就光脚接着跑,凌晨的田野上,泥泞混着血,身上的衣服早就湿透了。 他们连跑了十几里地,总算甩掉了追兵,把徐海东送到后方临时医院,医生一检查,大腿伤得不轻,要是再晚一会儿,可能就保不住了。 詹大南守在病床边,眼里布满血丝,还想亲自帮着换药,徐海东一睁眼就看到他在那站着,一把抓住他的手,说:“小詹,要不是你,我命就没了。” 这次之后,两人的关系更加深了,不久后,红25军在河南方城附近突围时,詹大南脚踝被一颗子弹打穿,走不了路,按规矩,重伤员该就地安置,但那时候敌人追得紧,就地安置几乎等于等死。 徐海东坚持让詹大南骑自己驮军需的骡子走,詹大南开始死活不肯,徐海东板着脸说:“必须骑,这是命令!”他知道,这是首长用命令在保护他。 詹大南骑着那匹骡子走了十来天,骡子翻山越岭,最后累倒再也起不来,徐海东又给他找来一匹马,不许他再推辞,詹大南咬着牙坚持,每到宿营地就自己换药,后来终于能下地行走,把马还给了部队。 几十年过去了,詹大南一直把那块从徐海东大腿里取出的弹片藏在身边,很多人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从不炫耀。 直到他去世后,这枚弹片才重新被人提起,它不是勋章,却比勋章更重,那是一段用命换来的战友情,是战火里互相托付的信任。
侵华日军日记:我们放过了5个被凌辱的姑娘南翔镇一间店铺内,5个赤条条的日
【7评论】【18点赞】
用户39xxx76
开国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