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愚蠢事情就是放弃了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转而购买了美国的高价能源。   这事得

天天纪闻 2025-07-31 15:14:47

欧洲最愚蠢事情就是放弃了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转而购买了美国的高价能源。   这事得从俄乌冲突说起。那时候欧洲跟着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结果把自己的能源供应链给搅乱了。以前欧洲人用的天然气,差不多四成都是俄罗斯通过管道直接送过来的,价格稳定还便宜,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的工厂和老百姓家里都指着这个过日子。   可冲突一爆发,欧洲说断就断,2022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一下子从1550亿立方米跌到400多亿立方米,就像突然掐断了水管,整个欧洲都慌了神。   没了俄罗斯的天然气,欧洲只能满世界找替代。美国那边一看机会来了,赶紧把自家的液化天然气(LNG)高价卖给欧洲。以前美国的天然气运到欧洲,价格也就比俄罗斯的贵个两三成,可2022年全球能源一紧张,美国的LNG价格直接翻了好几倍。欧洲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买。   2022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LNG量比前一年多了一倍还多,全年进口量达到1.01亿吨,成了全球最大的LNG买家。可这价格涨得太离谱,欧洲人买美国天然气花的钱,差不多是以前买俄罗斯天然气的三倍。   就拿德国来说,一个普通三口之家2021年的能源开支是4121欧元,到了2025年就涨到了5407欧元,涨了31%,其中供暖费用因为天然气价格涨了74%,一下子多花了61%的钱。   欧洲人没想到的是,这高价能源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下子把整个生活成本都带起来了。天然气涨价,电价也跟着涨。2021年下半年,欧盟家庭平均电价就比前一年涨了11%,爱沙尼亚、瑞典这些国家的电价更是涨了快一半。   电费一涨,工厂的生产成本就上去了,尤其是那些耗电大的企业,像化工、钢铁、玻璃这些行业,本来利润就薄,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工厂为了节省成本,只能减产甚至停产,德国的一些化工巨头就把生产线搬到了美国,因为那边的能源价格只有欧洲的三分之一。这一来,欧洲的就业机会就减少了,老百姓找工作更难了。   更要命的是,能源价格上涨还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2022年欧元区的通胀率达到了8.3%,是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面包、牛奶、汽油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跟着涨,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瘪。以前能买两斤肉的钱,现在只能买一斤半。   很多人不得不减少开支,放弃一些非必要的消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那些欧盟的高官们,拿着高薪,住着大房子,根本体会不到普通老百姓的难处。他们可能觉得只要能源供应安全了,多花点钱没关系,可他们不知道,这些多花的钱,最后都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   欧洲人也不是没想过办法,他们一边高价买美国的LNG,一边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2023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了44%,太阳能和风能的装机容量也在快速增长。   德国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4.1吉瓦,荷兰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搞得有声有色。可问题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跟不上需求,而且不稳定,阴天没太阳、没风的时候,电就不够用。   为了保证供应,很多国家又重新启用了煤炭发电,这不仅污染环境,还让能源转型的努力打了折扣。另外,电网建设也跟不上,很多地方的电力输送还得靠老旧的线路,经常出故障。   欧洲人这才发现,放弃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不只是多花点钱的事,还让他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美国因为能源价格低,吸引了很多欧洲企业去投资建厂,欧洲的制造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   以前欧洲的汽车、机械、化工产品在全球都很有竞争力,可现在因为成本太高,很多产品的价格比美国、亚洲的同类产品贵了不少,市场份额也在慢慢流失。   欧盟内部对这件事也有不同的声音。东欧国家像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因为历史原因,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支持对俄制裁,可他们的能源结构和西欧不一样,受的影响也小一些。   而德国、法国这些西欧国家,以前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度高,现在叫苦不迭。这种分歧让欧盟在制定能源政策时很难达成一致,政策执行起来也磕磕绊绊。比如在建设天然气管道、电网互联这些事情上,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谁都不愿意多花钱,结果项目一拖再拖。   更让人无奈的是,欧洲在能源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美国的LNG出口量虽然大,但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亚洲国家也在抢着买,欧洲只能和人家竞价。   现在欧洲人算是尝到苦头了。他们原本以为只要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能源供应就能安全无忧,可没想到换来的是更高的成本、更不稳定的供应和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那些欧盟高官们可能还在为自己的“战略自主”沾沾自喜,可普通老百姓却实实在在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的政治利益,更要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否则,再好的政策也会变成伤害老百姓的利器。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