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解放军“两栖攻击驳船”已验证测试一个多月 近日,有外媒披露卫星图像称,3

天天纪闻 2025-07-31 15:14:46

外媒:解放军“两栖攻击驳船”已验证测试一个多月 近日,有外媒披露卫星图像称,3艘解放军的所谓新型“水桥”级两栖攻击驳船,已经在东南沿海某岛屿附近进行了1个多月的验证测试,可能是在持续开发该船的功能。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这种驳船的设计很特别。它采用了自升式支柱结构,就像石油钻井平台的腿一样,能把船体稳稳地固定在海底,让船身脱离水面,形成一个稳定的平台。   这样一来,即使遇到风浪,驳船也能保持平稳,不会像传统的浮动码头那样随波摇晃。船上还装有可伸缩的栈桥,最长能延伸到185米,就像一座移动的桥梁,直接从船上搭到岸边,甚至能连接到沿海公路上。   这种设计带来的好处很明显。以前登陆作战,部队往往只能选择少数几个适合的海滩,而这些地方通常防守严密,布满了反坦克壕沟、铁丝网、地雷等障碍物。   但有了这种驳船,解放军可以在更多原本不被看好的地方登陆,比如台湾东海岸的悬崖峭壁附近。驳船的栈桥能直接跨过这些障碍,让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不用涉水就能直接上岸,大大提高了登陆的突然性和效率。   测试地点选在东南沿海某岛屿,可能有特殊的考量。有分析认为,这里的地形特征和台湾东海岸的花莲、台东等地很相似。台湾当局一直认为,东部海岸地形险要,不适合大规模登陆,因此防御力量相对薄弱。   如果解放军真的在这样的地方进行模拟演练,那未来一旦台海局势发生变化,可能会打破台军的防御预期,让他们的“滩岸阻绝”策略失去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这种驳船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采用了军民两用的设计。平时可以用于海上风电开发、紧急救援等民用领域,战时则能迅速转化为军事装备。   广船国际作为建造方,在民用船舶领域本来就有很强的实力,这也让这种驳船的量产成为可能。相比之下,美军也在研发类似的“岸舰连接器”,但他们的设计更复杂,成本更高,而且还存在技术上的难题,比如展开跳板需要较长时间,不太适合实战需求。   这种驳船的出现,对解放军的两栖作战体系是一个重要补充。近年来,解放军的两栖攻击舰、气垫登陆艇等装备不断列装,形成了多层次的登陆能力。   而这种岸舰连接器,能在登陆部队抢占滩头后,迅速建立起稳定的后勤补给通道,让后续的装备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上岸。如果多艘驳船首尾相连,还能形成长达数公里的临时码头,单日物资吞吐量可达万吨级,相当于一个小型港口的能力。   不过,任何新装备都需要经过实战检验。这次一个多月的验证测试,可能就是在不同海况下检验驳船的稳定性、栈桥的可靠性以及与其他装备的协同能力。   比如,在风浪较大的情况下,自升式支柱能否有效固定船体;栈桥在反复伸缩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机械故障;与滚装船、登陆舰等配合时,装卸流程是否顺畅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在真正的作战中发挥作用。   国际社会对这种驳船的关注也不少。有外媒认为,这将彻底改变台海的防御格局,让台军耗费数十年构建的反登陆工事形同虚设。台湾当局一直把防御重点放在所谓的“红色海滩”,也就是传统上适合登陆的地点。   但这种驳船的出现,让解放军可以在更多地方登陆,台军的防线可能会顾此失彼。此外,这种驳船还可能在南海等其他战略方向发挥作用,比如在岛礁建设中,帮助运输大型设备和物资。   当然,这种驳船也并非没有弱点。比如,虽然它能绕过部分障碍,但如果遇到敌方的精确打击,暴露在海上的驳船和栈桥可能会成为攻击目标。   另外,虽然装卸效率提高了,但如果指挥调度不当,也可能出现拥堵,影响后续部队的推进速度。不过,解放军在登陆作战前通常会进行高强度的火力准备,尽可能摧毁敌方的防御设施,降低这些风险。   这种被外媒称为“水桥”级的两栖攻击驳船,实际上是解放军在两栖作战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它通过巧妙的设计,解决了传统登陆作战中的诸多难题,提升了登陆的灵活性和效率。   随着测试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这种装备未来可能会在解放军的作战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对于外界的关注和猜测,解放军的实际行动可能才是最好的回应,毕竟军事装备的真正价值,最终还是要在实战中才能体现出来。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