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中国玩“鬼把戏”?将棉花低价卖给中国,再高价买回去,印度的这一操作简直太神奇了,关键是印度对这件事还“乐此不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印度这波“低价卖棉花、高价买衣服”的操作,说白了就是自家产业链“掉链子”,眼睁睁看着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 就拿古吉拉特邦的农民来说,辛辛苦苦摘一天棉花只能挣180卢比(约15元人民币),中间商60卢比一公斤收走棉花,转手80卢比卖给出口商,最后运到中国青岛港,成本合12块人民币一斤。 这一路下来,农民和中间商赚的都是“辛苦钱”,真正的大头全让中国制造业给“吃”了——中国工厂把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做成衣服,再贴上品牌标签,价格直接翻几倍卖回印度。 为啥印度放着赚钱的产业链中段不要,非得干最底层的活儿呢?说白了,就是印度自己不争气。 印度2024年棉花产量高达640万吨,可自家纺织业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没办法,只能低价往外卖,卖给中国的价格比巴西棉还便宜400美元一吨。为了让这些棉花好卖,印度政府也是拼了,不仅给棉农保底收购价,还搞化肥补贴,算下来每出口一吨棉花就倒贴200美元。 就说今年前四个月,印度卖给中国220万吨棉花,却只赚回15亿美元,完全可以说是收入跟付出不成正比了! 其实,印度也想搞纺织,可实在是有心无力。就说电力吧,泰米尔纳德邦有个纺织厂,因为老停电,没法正常生产。 技术更没法跟中国比,印度68%的纺织设备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古董,一次只能纺40支纱,可中国自动化纺纱机的普及率都到72%了,随随便便就能纺出80支的。结果就是,中国从印度进口的棉纱60%都是25支以下的粗纱,可返销回去的平均都是40支,每吨还贵300美元。这一来一回,钱就都让中国赚走了。 更要命的是印度那僵化的用工制度。法律规定纺织厂必须给工人提供永久性住房和年度奖金,这在订单多的时候还好说,订单少了就是个大包袱。结果就是旺季缺人,淡季人又多出来,45%的产能都闲着。 反观中国,搞"共享工人"模式,产能利用率能到85%,这效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就说柯桥、盛泽那些地方,形成了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效率高得很。中国纺织装备自主化率超75%,化纤产量占全球70%以上,2023年纺织品出口额占全球42.1%。有这么强的实力,能不赚钱吗? 印度纺织业用水用电都比中国多得多,单位产能水耗比中国高47%。现在欧盟又搞碳边境调节机制,每公斤纱线又得多花0.65欧元。想改造设备吧,又缺120亿美元资金,没办法,印度只能一边从中国进口纺织机械,一边还对中国钢铁加税,想在中美之间玩平衡。 可实际上,中国企业都跑到印度建纺织工业园了,把"印度棉花—中国加工—全球销售"的链条彻底打通了。印度每进口1台中国纺纱机,就得配套买30万美元的中国零部件,这不还是被中国牵着鼻子走吗? 最可怜的还是那些棉农,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棉花,便宜卖给中国,转头又花高价买中国的衣服。印度自己也不想想,这样下去啥时候是个头?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只能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这到底是图啥呢? 其实,印度也不是不想改变,可太难了。就说印巴冲突吧,巴基斯坦原本占印度棉花进口量的18%,现在因为水资源的问题,棉花价格涨了37%,印度只能去买更贵的美国棉花。边境一紧张,运输成本激增220%,这生意还怎么做? 说到底,印度这是被自己的产业链坑了。放着能赚大钱的环节不做,偏偏要赚那点辛苦钱。你说这不是自找的吗?要是再不赶紧把产业链补起来,恐怕永远都得给中国打工了。
印度对中国玩“鬼把戏”?将棉花低价卖给中国,再高价买回去,印度的这一操作简直太神
依秋聊趣
2025-07-31 11:41:18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