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尴尬了。 7月27日,他站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边宣布:欧盟已点头,每年买2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三年7500亿;外加6000亿直接投资,换15%“友情关税”。镜头前红脖子掌声雷动,可24小时后,专业数字像一盆冰水——2024年欧盟从美国买的全部石油、天然气、煤炭加起来才645亿美元,而美国全年能源出口总额也不过3300亿美元。要把645亿吹成2500亿,相当于把一辆家用轿车直接喊成波音747,难怪欧洲官员私下吐槽“痴人说梦”。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嘴上说“已承诺”,却补了一句“没有法律约束力”;美国能源公司则忙着提醒:液化天然气终端早就跑满,再扩产至少得三四年。于是,一场本该签字盖章的买卖,成了大型“拖延秀”——欧洲企业先口头答应,细节慢慢磨,磨到2026年中期选举,要是特朗普跛脚,协议自然随风飘。 日本人早就玩过这一手。2025年初,岸田文雄政府答应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听上去肉疼,实则把项目全列为“长期意向”,能拖就拖。自民党内部甚至放话:真扛不住就让石破茂下课,换个人上来继续拖,拖到特朗普走人就算赢。东南亚一看,也复制粘贴:越南、印尼纷纷把“增加采购”“加大投资”写进备忘录,却悄悄加上“视市场情况而定”的小字,时间线直接拉到2028年以后。 全球都在陪特朗普演“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舞台剧,但没人真打算按剧本买单。唯一板上钉钉的,是他心心念念的10%基础关税——从7月29日起,白宫已把这份清单塞进《贸易扩展法》,国会休会期间直接生效。靠着这一刀,美国财政部每年确实能多收几百亿,赤字少那么一丢丢,也足够特朗普在竞选广告里高喊“我赢了”。 面子给足,里子各算各账,这就是2025年夏天全球贸易的真实剧本。欧盟在布鲁塞尔悄悄开能源会,讨论的不是“怎么买2500亿”,而是“如何不违约又不多买”;东京永田町忙着安排首相“换岗演练”;河内和雅加达把谈判日程排到了2026年。看似血雨腥风,实则一场默契的慢动作躲猫猫。 官媒最新消息: - 财联社7月30日《欧盟要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业内人士:这个数字无异于痴人说梦》 - 新浪财经7月30日《分析师:特朗普美欧贸易协议能源采购难实现》 - 中新经纬7月29日《未来三年进口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美欧贸易协议中的细节有多离谱》 评论区说说,你觉得特朗普这出“赢学”大戏,还能唱多久?
特朗普尴尬了。 7月27日,他站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边宣布:欧盟已点头,每年买2
森森视野
2025-07-30 23:15:30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