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被税收摧残了20年,现在该翻身了!”7月26日,当米莱在阿根廷第137届农牧展上喊出这句话,台下数千名穿着高筒靴、晒得黝黑的农民瞬间泪崩。有人把帽子抛向空中,有人直接冲上台抱着总统自拍——这一幕被媒体拍下,24小时内在阿根廷社交平台上播放破亿。 哭的不只是现场的人。布省罗萨里奥市,大豆经纪人卡洛斯收到税率推送后,把电脑屏幕截图发在家庭群:“33%降到26%,一吨大豆我就能多留63美元,今年能把那台老约翰迪尔换了!”屏幕那头的父亲回了个语音,哽咽得断断续续:“儿子,咱们熬了十年,终于等到今天。” 减税清单像一记组合拳:牛肉、鸡肉出口税从6.75%砍到5%,玉米、高粱从12%压到9.5%,大豆更狠——33%直降到26%,豆粕同步跟降。米莱说,政府连续四个月财政盈余给了底气,“下一步就是零关税”。 狂欢背后,经济学家吵翻了天。支持者拿出计算器:阿根廷去年出口大豆920万吨,减税7%意味着农户多收6.4亿美元,相当于全国农户每户多分1300美元,这笔钱足够再播种4%的耕地,粮仓又能多冒尖儿。反对者直接甩出财政部内部备忘录:光大豆一项,国库一年就少收8亿美元,相当于全国公务员一个半月的工资,窟窿谁来补?答案在坊间流传——燃油税、社保缴费、甚至进口关税都要“抬价”。 中国网友最关心牛肉能不能便宜。答案是:别做梦。阿根廷牛肉即便在产地降了成本,到中国口岸前还要先交12%关税,再叠加上涨的海运费和全程零下18℃的冷链费。商务部最新数据:今年国内牛肉缺口300万吨,巴西、乌拉圭进口量又分别下跌11%和8%,超市冷柜里那层保鲜膜下的牛排,大概率还要继续傲娇地躺在“百元区”。 故事还没完。8月起,阿根廷农民将迎来集中销售潮,卡车日夜排队驶向港口;与此同时,国会正准备审议提高燃油税的提案。米莱的算盘是:田里多卖点粮,油泵里多收点税,两相抵消。只是没人能保证,当油枪里的数字跳动时,农民脸上的笑容还能剩多少。 评论区留给你们:减税到底会让阿根廷农业翻身,还是让税局换个口袋掏钱?
“农业被税收摧残了20年,现在该翻身了!”7月26日,当米莱在阿根廷第137届农
森森视野
2025-07-30 19:14:16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