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美国没有给越南实行高关税的时候。越南的工人可傲娇,反正动不动要罢工,各种要求

古今知夏 2025-07-30 18:13:02

以前美国没有给越南实行高关税的时候。越南的工人可傲娇,反正动不动要罢工,各种要求中资企业加薪。不过没想到,这才不过只有几天而已,越南工人的傲娇劲就没了。要是再傲娇,饭碗就没了。 前几年,越南的制造业真是热闹得很。全世界的资本好像都盯着这块地方。中资企业尤其积极。一家接一家地往那跑。圈地建厂。招工开工。忙得热火朝天。那会儿的越南,像是被撒了一把速效肥料。工业园从胡志明市往河内蔓延。公路边的广告牌,一半都写着 “欢迎外资入驻”。 为啥都往越南去?道理简单得很。那边的工人工资低。十年前一个月也就 150 美元。跟咱们这边比起来,成本优势一眼就能看出来。更关键的是,越南签了十几个自由贸易协定。往美国、欧洲卖东西,关税比从中国出口低不少。中资企业把零部件运过去组装,再贴个 “越南制造” 的标签,能省一大笔钱。 资本扎堆的地方,劳动力就金贵。越南工人很快尝到了甜头。工厂门口天天有人排队抢活。老板们生怕工人跑了。工资一年涨好几次。2018 年到 2022 年,胡志明市的最低工资翻了一倍多。有些电子厂的熟练工,月薪能拿到 400 美元。这在当地,足够全家租个带空调的房子,还能时不时下馆子。 工人的腰杆跟着硬了起来。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停工。有些工厂的工人更过分。旺季订单赶得紧的时候,他们偏要集体请假。逼着老板给双倍加班费。最后老板不仅得把人请回来,还得额外发一笔 “安抚费”。 那时候的越南工人,走路都带着风。街头的小吃摊老板都知道。穿蓝色工服的年轻人,付钱时从不讲价。手机换得比谁都勤。他们敢跟工头拍桌子。甚至有纺织厂的女工,因为车间厕所没有洗手液,直接拉着电闸停工。 变化的苗头其实早有迹象。2023 年下半年,美国开始对越南发起反倾销调查。先是光伏产品。接着是钢铁。中资企业的法务部开始加班。订单合同里多了不少 “关税风险分担” 的条款。但那会儿,车间里的工人还没感觉。他们正忙着跟老板谈年底的年终奖。要求按美元结算,怕越南盾贬值。 今年 3 月,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越南出口的电子、纺织产品加征 15% 的关税。消息传到越南的工业园区。第一天没人当回事。大家觉得就是说说而已。毕竟以前也有过类似风声,最后都不了了之。 第二天,中资企业的采购部开始忙起来。海外订单的邮件一封接一封。客户要么要求降价,要么直接取消合同。有家做运动鞋的工厂,一下子丢了三分之一的美国订单。仓库里堆着的成品鞋,能铺满两个足球场。 工厂老板们连夜开会。裁员的消息像风一样传开。最先受影响的是临时工。昨天还在挑三拣四的年轻人,今天堵在人事部门口求情。正式工也慌了。以前打卡慢悠悠晃进车间。现在七点半就端端正正坐在工位上。组长安排加班,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麻烦不止来自美国。东南亚的邻居们也在抢饭吃。印尼出台了新的制造业补贴政策。孟加拉的纺织工人月薪比越南低 30 美元。有家中资服装厂原本计划在越南扩产,考察完孟加拉的工业园,转头把设备运到了达卡。越南工厂的工人听说这事,午休时都在讨论要不要主动降薪。 越南政府也急了。总理亲自带队去中资企业调研。承诺给受影响的工厂减免三个月的增值税。但这点优惠,挡不住订单流失的速度。有家做手机壳的工厂,原来有 500 个工人两班倒。现在改成单班,还裁了 100 多人。留下来的人,每天都在猜下一个被裁的是谁。 有家中资企业的老板,在管理层会议上说了句实在话。“不是工人变乖了。是饭碗的分量,他们重新掂量清楚了。” 这话不假。关税的刀子落下来。供应链的风吹过来。谁都知道,现在不是傲娇的时候。保住手里的活计,比啥都重要。 最近路过越南的工业园,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象。车间里依旧机器轰鸣。但工人走路的速度慢了些。说话的声音轻了些。休息时,没人再讨论去哪里聚餐。更多人在研究招工 APP。看看有没有更稳定的岗位。他们脸上的表情,少了几分傲气,多了几分踏实。或许,这才是制造业该有的样子。

0 阅读:40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