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斯大林却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二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气氛一时降到了

大胆的走走 2025-07-30 10:48:38

1941年,斯大林却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二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气氛一时降到了冰点.就在这时,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季耶夫突然甩手给了朱可夫两巴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克里姆林宫,空气里火药味非常重,德国坦克的履带正碾过乌克兰大地,朝着基辅驶来,莫斯科也已能听到战争的轰鸣。 总参谋长“朱可夫”,这位身形粗犷的将军不像其他人那样沉默,而是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德军形成的巨大钳形攻势处,声音坚硬如铁:“西南方面军必须立刻撤退,否则七十万人就要被德国人包了饺子!”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斯大林猛地停下脚步,背对窗口,他轻声开口:“把基覆交给德国人,这就是我们总参谋长的建议?” 烟斗“咔嗒”一声敲在桌上,身旁的“梅赫利斯”立刻心领神会,尖声附和:“朱可夫同志,你是不是下一步就要把莫斯科也打包送给希特勒?” 朱可夫却毫不退让,直视斯大林的眼睛:“用空间换时间,把部队撤到第聂伯河对岸重组防线,这是保住有生力量的唯一办法。” 斯大林缓缓逼近,声音陡然拔高:“你知不知道放弃基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乌克兰的粮仓和第聂伯河的桥梁都没了,意味着全世界都会说斯大林在逃跑!” 谁知朱可夫反而向前踏了半步,两人鼻尖几乎相碰,他毫无惧色地回敬:“斯大林同志,如果您需要的是在舞台上表演英勇的演员,请马上撤我的职,但作为总参谋长,我必须报告真实情况。”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一个身影闪出,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只听“啪!啪!”两声脆响,朱可夫的脸颊上立刻浮现出鲜红的指印,可他却站得笔直,纹丝不动。 这突如其来的耳光,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出手的是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季耶夫”,他对着朱可夫说:“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这句话表面上是训斥朱可夫,但在场的人精都听得出来,这其实是说给斯大林听的,会议室里的火药味已到了一点就炸的地步,再争下去,结果无非两个:要么朱可夫被送进卢比扬卡的地下室,要么斯大林在众人面前威信扫地。 这两记耳光,看似是羞辱,实则是给这两头倔驴递上了一个台阶,既阻止了暴怒的斯大林做出无法挽回的决定,也间接救了朱可夫的命。 这既是向所有人宣示了领袖的绝对权威,也是一种极端的政治智慧。 历史的残酷在于,它从不理会人的意志,斯大林最终还是拒绝了撤退的建议,然而,短短两个月后,基辅防线崩溃,六十多万苏军被围歼,酿成了战争史上最惨烈的灾难之一。 惨败让斯大林瞬间清醒,面对急转直下的战局,他连夜将已被“发配”到预备队方面军的朱可夫召回莫斯科,问的第一句话是:“现在该怎么办?” 而朱可夫在此之前已经在叶尼亚地区组织了一次漂亮的反击,用一场小胜证明了他那“不合时宜”的建议才是对的。 当这位总说大实话的将军被重新赋予重任后,他巧妙利用严冬和及时调来的西伯利亚师团,将德军的闪电战彻底冻结;列宁格勒危在旦夕,他敢把高射炮当平射炮用,硬是稳住了防线。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策划的钳形反包围,更是将不可一世的德国第六集团军整个吞下,彻底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 最终,也正是这位倔脾气的将军,率领红军攻入柏林,成了斯大林最离不开的“救火队长”。 可是,战争的胜利并没能给朱可夫带来安宁,他的赫赫战功和巨大声望,在斯大林的独裁体制下,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战后,朱可夫屡遭打压,几度沉浮,他能拯救苏联,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回头再看那两记耳光,以及后来斯大林那句意味深长的评价,“有时候耳光比勋章更能让人清醒”,这恰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与无奈。 在一个说真话需要巨大勇气的环境里,每一次汇报都无异于走刀尖,朱可夫的“倔强”,并非天生神勇,而是一种清醒的盘算。 他赌的是斯大林再专横,也必须留下会打仗的人,而阿尔卡季耶夫的“智慧”,则是在权力绞肉机中求生存的极端手段。 进一步看,这或许就是英雄们在强权下的唯一出路,在那个权力即真理的体系里,有能力把仗打赢,才是唯一能保命的硬通货。 这个道理,无论是在1941年的克里姆林宫,还是在今天的权力场里,都未曾改变。 【信源】中国新闻网——苏联名帅朱可夫浮沉:与妻说每句话都被录音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6689

6689

2
2025-07-31 11:52

斯大林的功力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二战,这也导致苏联马上成为美国接下来的对手。朱可夫的功绩在于赢得苏联的胜利,让苏联立于世界不败之林。统帅与将军的作用。

6689

6689

1
2025-07-31 13:19

对于一个国家的赢面,只有斯大林做到了统一力量的意义。

6689

6689

1
2025-07-31 11:53

对于上位的人来说,没有退路。谁都一样。

猜你喜欢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