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主任在对小洋芋妈妈「多重心理干预」那段,我看的时候有点意外,没想到我们邓主任如此的专业 理性上她知道必须按程序劝解小洋芋的妈妈,但她从情感上,内心里一定对小洋芋的妈妈大声呐喊过:我懂你的痛!但这不是你的孩子! 我看到有人说这段台词是临场发挥的,那必须要点评下了 ①为了建立小洋芋妈妈的信任,邓主任第一步用了【共情与联结】 承认打拐办的「无能」,降低蔡欣的敌对情绪,避免刺激她的防御心理。 给予妈妈一种「掌控感」,让她觉得自己的行为(尽管是误认)有合理性,减少对抗。 ②逐步引导认知,把蔡欣【拉回现实】 其实这里是一种暗示,蔡欣的认知有误,引导蔡欣关注现实,事实上孩子并未呼唤她。 用细节把蔡欣注意力拉回到现实中的小洋芋身上。 ③利用情感牵制【激发母性保护本能】 唤起蔡欣对「真正小洋芋」的担忧,让她意识到当前举动会让孩子很危险。 利用母亲的同理心让她松手。 ④【转移注意力】制造情绪突破口 通过关心孩子的生理需求,让妈妈从「占有执念」转向「照顾本能」,从而松动她的心理防线。 ⑤进一步降低蔡欣的对抗,实现【渐进式让步】 替蔡欣说出身为母亲的执念,进一步安抚她的情绪。 用「暂时性承诺」让妈妈放松警惕,争取时间让其他警察介入。 但实际上邓妍去到现场之前,在车上下属问她,蔡欣不会真的疯了吧? 邓主任说:她没疯,经历这种事的家长都会这样。 所以对于家属的心理状态邓妍非常清楚,我个人觉得小洋芋妈妈的无力感,随之而来的愤怒和对一切人事物的抗拒,是邓妍实实在在经历过的,而且还是在童年时期的经历,这种无力感的体感会是大人的很多很多倍。 所以这份工作,说不清楚是治愈她的,还是会一次一次重复她的创伤
邓主任在对小洋芋妈妈「多重心理干预」那段,我看的时候有点意外,没想到我们邓主任如
明星迷惑榜
2025-07-30 10:31: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