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终于醒悟了。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7月28日最新发布的国情咨文里说,菲律宾是所有人的朋友,不是任何人的敌人。而这一转变的直接导火索,正是他7月访美时在关税谈判中遭遇的“羞辱性”结果。 马科斯这次访美的核心诉求很明确:凭借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对美国的紧密配合,换取关税上的特殊待遇。过去三年,菲律宾在南海频繁制造摩擦,允许美军新增4个军事基地,甚至配合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布局,堪称美国在东南亚最卖力的“马前卒”。马科斯团队原本以为,这种“忠诚”至少能换来比其他东南亚国家更优惠的关税条件。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的脸。特朗普政府最终只同意将对菲关税从20%降至19%,这水平不仅与印尼持平,甚至只比越南低了1个百分点。 更令菲律宾难以接受的是,美国要求菲律宾对美商品全面实施零关税,而菲律宾出口到美国的半导体、农产品等关键商品仍需缴纳19%的高额关税。这种“19%对0”的不对等协议,瞬间在菲律宾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这场关税谈判的失败,暴露出美国对待盟友的真实逻辑:利益优先,毫无温情可言。特朗普政府根本不关心菲律宾在南海的“贡献”,只盯着美菲之间4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东南亚国家必须为贸易失衡“承担更多责任”。即便菲律宾已经开放了苏比克湾等战略要地,即便菲律宾在半导体等领域主动向美国转移产能,特朗普政府依然不为所动。 菲律宾国内的反应堪称激烈。政坛元老潘菲洛・拉克松痛斥这是“主人对客人最无礼的侮辱”,总统的姐姐伊梅・马科斯更是直言这是“单方面的妥协”。 民间舆论也炸开了锅,“19%对0”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标签,网友讽刺菲律宾成了“自掏腰包买特权的乖学生”。更严重的是,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零关税政策可能违反WTO规则,其他国家很可能效仿美国要求同样待遇,菲律宾将陷入更复杂的国际法律困境。 经济层面的冲击同样不容忽视。菲律宾对美出口的半导体、成衣和农产品占出口总额的70%,关税提高后,企业利润大幅缩水。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原本不足10%的利润率被压缩到个位数,部分企业不得不考虑将产能转移至美国得州。 农业领域的情况更糟,菲律宾香蕉、榴莲等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急剧下降,而美国的大豆、小麦却以零关税涌入菲律宾,严重冲击本土农业。财政部内部报告警告,若不及时调整,菲律宾全年GDP增速可能下调0.6个百分点。 这场外交挫败让菲律宾精英阶层开始反思对华政策。过去三年,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紧跟美国,导致中菲关系持续紧张。中国对菲律宾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对南海渔业的管控,都让菲律宾经济付出了代价。 2025年上半年,菲律宾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1%,而同期对美出口也因关税问题下滑12.4%。这种“两边不讨好”的局面,迫使菲律宾重新审视外交策略。 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刻意回避中国议题,强调“与所有国家为友”,正是这种反思的体现。他的防长虽然仍叫嚷“抵制中国”,但整个政府的对华姿态明显软化。 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会长卢西奥・皮特洛三世指出,马科斯政府开始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不仅无法带来经济利益,还会损害菲律宾的战略自主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国内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公开批评马科斯的亲美政策,呼吁加强对华友好关系。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影响力不容小觑,莎拉的表态可能预示着菲律宾外交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与此同时,菲律宾最高法院驳回了马科斯对莎拉的弹劾案,这为莎拉在2028年大选中挑战马科斯埋下了伏笔。 美国的关税大棒不仅打疼了菲律宾,也让东南亚其他国家看清了形势。越南、印尼等国虽然也在与美国谈判关税减免,但都采取了更务实的策略。 越南在削减对美关税的同时,加速开拓中国和东盟市场;印尼则通过购买美国能源和农产品,换取关税的小幅下调。这些国家都在努力避免成为第二个菲律宾,避免在经济上过度依赖美国。 对菲律宾来说,这场关税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迫使菲律宾重新评估自身在中美之间的位置,推动外交政策向多元化转型。同时,菲律宾也在积极推动东盟内部的经济整合,试图通过区域合作减轻对美依赖。 然而,转型之路并不平坦。菲律宾对美出口的半导体、电子元件等产业短期内难以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而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又制约着其外交灵活性。马科斯政府需要在安全合作与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维护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又要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这场关税谈判的失败,最终让菲律宾明白一个道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美国不会因为盟友的“忠诚”而施舍利益,菲律宾必须靠自己的实力争取话语权。
菲律宾终于醒悟了。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7月28日最新发布的国情咨文里说,菲律宾
天天纪闻
2025-07-30 10:14: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