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巴基斯坦断水已开恶例,中国为支援巴铁能否也对印度断水?
在由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袭击游客事件引起的新一轮印巴冲突中,印度通过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对巴基斯坦实施断水措施,引发国际关注。
4月23日,印度已经截断了印度河部分支流向巴基斯坦的供水,印度河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河流,尽管在《印度河用水条约》签订后的1960-1970年代两国曾经爆发多次战争,但印度也没有尝试过切断印度河通往巴基斯坦的河流。
因为一旦切断这些河流,将影响巴基斯坦约70%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以及30%的水利发电,这对于正面临地下水枯竭、农业用地盐碱化等多种问题的巴基斯坦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
当前是旱季末期,断水之后巴基斯坦的库存水仅能使用2-3个月,巴基斯坦境内种植的小麦、棉花等可能会绝收,间接威胁2.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一单没了水,人就活不下去,也难怪巴基斯坦政府对印度断水的行为反应激烈,声称印度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宣战。
印度断水让巴基斯坦顿感压力
更恶心的还有:南亚次大陆即将迎来雨季,到那时印度河上游的水位将会飙涨,而印度可能会在未通知巴基斯坦的情况下开闸泄洪,届时巴基斯坦西部的印度河部分流域将成为一片汪洋,导致农民损失惨重。
就算印度不搞开闸行洪,还有一个更加隐晦的危险做法:停止与巴基斯坦共享印度河上游的水文数据。
上游水文数据主要包括降雨量、水位、流量等等信息,是下游防洪的重要参考依据,一旦失去了上游水文数据,下游的水利部门就成了瞎子,什么时候被洪水冲了都不知道。
早在2017年时,中国就曾经短暂停止过与印度共享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文数据,导致印度方面抱怨连连,不过在2018年时双方又通过签订谅解备忘录的方式重新恢复了水文数据共享。
印度断水之后引发中国网友热议,因为这种变相地搞“气候战争”无疑是突破国家底线的流氓行为,特别是断水后将会严重影响巴基斯坦上亿无辜民众的生计,造成可怕的人道主义危机。
印度境内的水坝
很多网友认为,印度肆无忌惮地对巴基斯坦断水,既然已经开了这样的坏头,那么中国作为印度的重要邻国,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类似方式对印度进行“断水反制”。
那么中国如果要断水反制印度,有可能吗?首先,我们不妨看一下中国对印度的地理优势与水资源控制潜力。
熟悉世界地理的人都知道,印度境内有三条大河,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
印度河源头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印度河的主源狮泉河(森格藏布)和最大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象泉河都发源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中国对上游水资源的调控具有天然地理优势。
而布拉马普特拉河同样发源于中国西藏境内,在中国境内时称雅鲁藏布江,目前中国在雅鲁藏布江西藏段已规划或建设多座水电站(如藏木水电站),引发印度媒体强烈反弹。
自己心里有鬼,到哪都怕撞邪
此外,恒河也有一条重要的支流位于中国西藏境内,在我们这边的名字叫做孔雀河。
因为印度本身就打着卡别人用水的坏主意,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担忧中国在上游建坝可能影响其下游用水,但一直以来中国都强调这些工程以发电为主,未明确涉及水资源截断。
除了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想控制下游的水流当然还要具备相应的水利工程能力,不过以中国世界第一的基建能力这并不是难题。
目前,中国已通过援建巴基斯坦的N-J水电站、迪阿莫·巴沙大坝等项目,展示了对跨境河流的工程技术掌控力。若需对印度断水,需在雅鲁藏布江等河流建设大型蓄水设施,技术上可行但需长期规划。
一旦中国宣布将单方面对印度断水,可能导致下游印度东北部(如阿萨姆邦)的农业、生态和数亿人口生存问题,印度不可能不有所忌惮。
雅鲁藏布江部分区域流量并不大
然而尽管对印度断水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中国却并不会将断水作为反制印度的首要措施。
第一,尽管有许多网友了解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就是雅鲁藏布江,但问题在于:中国把雅鲁藏布江一截了之,就真的能阻断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供水吗?
实际上,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境内时的年径流量为2000亿立方米,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年径流量为6180亿立方米,上游的径流量仅为下游的1/3,即使上游完全断流,布拉马普特拉河依然能够通过印度的降雨和其他水系保持运行。
也就是说中国就算切断了上游供水,也无法阻止印度在下游获得水源,真正的问题在于印度自己对河流的严重污染,导致下游大部分的淡水资源其实不可用。
第二,根据《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上游国家需兼顾下游国家的合理用水需求。中国虽未加入该公约,但长期主张通过协商解决跨境水资源争议,直接断水可能违背这一立场。
布拉马普特拉河与恒河一起入海
第三,目前中印已通过多边机制(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建立对话渠道。若中国为了支持巴基斯坦而效仿印度对其断水,可能被视为“以牙还牙”的升级行为,加剧两国在边境、贸易等领域的对抗。
第四,中国在印巴冲突中多次呼吁双方克制,强调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并积极参与国际调停,如果因为印度对巴基斯坦断水就威胁直接对印度断水,可能与这一立场不符。
更何况,现在中国在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已被印度视为潜在威胁。尽管未明确将水资源武器化,但相关工程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形成战略威慑,迫使印度在冲突中谨慎行事。
除了威胁断水,中国还有其他的政策工具箱可供选择,例如通过向巴基斯坦提供淡水支援和水利基建支持间接抵消印度断水的影响,而非直接对印度采取报复措施。
毕竟这次断水牵涉到相当复杂的国际问题,印度也并没有准备好一场全面战争,最终大概率还是以双方握手言和恢复供水告终,但中国可以此次印度对巴基斯坦断水为契机,让巴基斯坦自己具备在危机时刻造水的能力。
啥叫蹬鼻子上脸?
综上所述,中国在技术上具备对印度断水的能力,但由于效果不大,副作用却很大,实际实施的可能性极低。更可能的选择是通过外交斡旋、对巴支援和隐性战略威慑平衡局势,同时避免直接升级冲突。
此举既符合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基调,也能维护区域稳定与自身利益。未来,中国或进一步强化跨境水资源管理能力,作为应对南亚地缘博弈的长远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