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退休老人的最大原因:执行间隙太长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想一大早起来,听到闹钟响了,却还赖几分钟;准备写一本书,过了几年,都没有动笔......
一开始你会自责,时间长了,你无所谓了。大家不都是这样。
电影《阿飞正传》中有句经典台词:“世界上有一种鸟,被称为无脚鸟,它的一生几乎都在飞翔,这种鸟在飞累的时候会睡在风中,它的一生中只会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的时候。”
是的,我们似乎一辈子都在忙,忙得双脚不着地,身体疲惫不堪,但还是在忙。
可是我们忙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活。
到了退休之后,我们以为忙完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忙完了职场上的岁月,生活中的琐碎,没完没了。
等我们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的那一天,就真的不忙了,但是一切都晚了。
01
执行间隙太长,只会一而再地遗憾。
世界上最长的距离,不是天上到地下,而是从想到,到做到。
我们从小到大,想法是很多的。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去掉了一些不实际的想法,留下一些可以进行的想法。
我们也会安排,退休之后,到底要如何过好日子,做真实的自己。
可是有多少老人,真的“活成自己”了呢?大部分的情况是,后来,也只有遗憾了。
想要的理想,多想一想,就一直拖着。
小时候,我们告诉老师,要做科学家,数学家......
长大后我们就是一个家长,一个打工人。理想被深藏。
就是写一本书,成为作家这样的理想,都不能。
退休了,有千万种理由,要静下来写一本书。但是从写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间隙可能是五六年,或者到老去,还没有写完最后一个章节。
在间隙里,我们会做其他的事情,甚至改变理想。因此,很多理想,是半拉子工程。
想去看风景,因为准备要非常充分,就一直没有动身。
有一首老歌: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想法和现实,是一定有冲突的。
现实会让你的想法,碎了一地。毕竟你再准备充分,也有一些方面的不足。
退休了,很多人准备做旅行家。但是他们担心钱不够,也没有做好攻略,身体不允许等,就一直在准备中,并没有出发。
总有一天,老得走不动。一切准备,都浪费了。
想要和解的人,有些话开不口,就忽然听到生离死别的消息。
电影《停不了的爱》有一句台词:“看着满天的星斗,当流星飞过的时候,却总是来不及许愿,长大了,遇见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却还是来不及。”
一路上,总有一些人,是我们爱的,却不能在一起的;有一些爱过,却误会很深的人。
兄弟姐妹也有误会,吵闹过。你希望在有生之年,和所有人和解。但是你却不想主动低头,以为等一等,对方会如何。
终于,你听到对方过世的消息。你只能在坟头,哭得泪眼婆娑。
想过自己的人生,却放不下儿女的事,永远都在耽搁。
人人都知道,儿孙自有儿孙福。
但是多少老人,能够放下儿女呢?
一大批老人,退休了,比上班时更忙。带娃,送娃读书,帮儿女的公司做事。
一大批老人,拿着退休金给儿女承担房贷。于是钱不够花,自己还得去打工。
一群忙得如陀螺一样的老人,自己的人生,全被儿女牵连,动弹不得。
02
幸福的退休老人,在拼自己的执行力。
退休后,若要梦想成真,不是要很多钱,很多的准备,而是缩短执行间隙。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天就是出生那天和发现人生目标的那天。”
马克吐温出生在穷苦家庭,十几岁就去厂里打工。
他不甘心就这样混日子,萌生旅行的计划。
辞掉工作,拿着很少的积蓄开始旅行,一路上还靠演说来赚费用。
在游轮上,他遇到了富人查理。查理对他奇奇怪怪的想法,决定,很有兴趣。
查理还把姐姐介绍给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对查理的姐姐,不管不顾地追求。穷小子要娶富家女,看起来特别难。但是马克吐温凭借真诚的行动,拿下了爱情。
当初,人们笑话马克吐温:“异想天开。”后来那些笑话他的人,只能仰视。
作家杨本芬,在母亲过世后,萌生了写一写母亲的想法。
进入老年的她,从学字,到写字,每天都在进行。就是做饭的时候,想到一个句子,都会写下来。
后来她出版了《秋园》,也算是大器晚成。
她在文中写道:“想尽了办法,再没别的法子了,只要你觉得热乎就好。”
不管去看哪一种功成名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马上开始。
古人留下一句话:“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如果你在拖延,犹豫,说明你要废掉自己了;你行动起来,即便是准备不足,那也会在摸索中,有很大的起色。
03
在此,也分享几个马上开始的诀窍。
第一,制造时间的紧迫感,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
第二,把想法和现实结合,去掉彻底无法完成的目标,留下够得着的目标。
第三,每天读书,增加智慧,让自己做事胸有成竹。
第四,敢于不合群,对群体的劝告,不太理会。做一个独特立行的人。
请你务必相信,干起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人心有再多,不如专心干。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