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交易方贝莱德首次回应,想要“洗白”交易,但结局大方向已定
前不久李嘉诚家族宣布出售旗下港口资产,套现百亿,看似一笔普通的商业交易。然而,4月2日,这笔涉及全球43个港口的交易却突然喊停,曾经的亚洲首富,如今深陷漩涡。

3月4日当天,长和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与美国财团贝莱德就出售港口事宜达成初步协议。消息一出,犹如一颗炸弹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这些港口并非普通的商业码头,它们星罗棋布于全球重要的航运线路,连接着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对国际贸易和地缘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信息来源:2025-04-02 12:35·财科速报站{李嘉诚卖港口后续!美国财团贝莱德发声!尝试“洗白”港口交易?}

对中国而言,这些港口的通航能力更是攸关其对外贸易的生命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每20个货柜中,便有一个会途经这一系列港口,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官方迅速做出反应。从大公报率先发声,到港澳办、外交部、商务部等多部门接连表态,中国政府对这桩交易表达了强烈关切,希望李嘉诚能够三思而后行,停止这项可能危害国家利益的交易。

官方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这些港口直接关系到中国船只进行对外贸易的通道安全。如果这些港口落入美国财团手中,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权将受到极大限制,甚至可能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
3月中旬,中国代表团访问巴拿马,这一举动无疑进一步凸显了该事件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也暗示了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3月17日,中国代表团结束对巴拿马的访问后,《人民日报》发表重磅文章,将李嘉诚出售港口事件定性为“大是大非”问题,这无疑给事件的性质和走向定下了基调,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此事的严肃态度。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随即启动了对长和集团的全面审查,旨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签约日期临近之际,巴拿马官方突然以“未进行全民公投”为由叫停了该交易,这无疑给李嘉诚和贝莱德的计划带来了沉重一击,也让这桩交易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其控制权的归属对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至关重要。巴拿马政府的举动,无疑增加了这桩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面对来自中国政府、媒体和巴拿马方面的巨大压力,贝莱德集团终于在3月31日打破沉默。集团主席LarryFink在其年度股东信中首次公开回应了此次收购,试图淡化交易的地缘政治色彩,强调这只是一项普通的商业行为。
他着重强调了MSC地中海航运集团及其子公司TIL码头投资有限公司在交易中的主导地位,试图将贝莱德塑造成一个次要角色,弱化其与美国政府的关联。

Fink在股东信中表示:“3月我们发布一项地标式的港口交易公告,通过原则性协议覆盖23国43个港口。
全球每20个货柜中,便有一个会途经这一系列港口。”他试图以此说明这笔交易的商业价值,而淡化其背后的政治意涵。

然而,这种辩解在很多人看来苍白无力,难以令人信服。美国政府对贝莱德收购的支持和施压早已不是秘密,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全球关键港口来增强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意图也昭然若揭。
2月份,美国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政策,拟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单次最高150万美元的“服务费”,这被视为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打压中国航运业的举动。

如果贝莱德成功收购长和港口,美国将进一步加强对全球航运的控制,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在内外压力之下,李嘉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中国政府的监管、巴拿马的阻挠、市场对长和股票的抛售、舆论的谴责,都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曾经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如今却面临着商业帝国的黄昏。为了自保,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迅速将自己的业务与长和集团切割。
然而,单方面取消交易意味着巨额的违约金,这对于已经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长和集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继续交易则可能面临更大的政治和商业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商业帝国的崩塌。李嘉诚的商业生涯一直以精明和果断著称,但这一次,他似乎走了一步险棋。
尽管4月2日的签约仪式未能举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交易已经彻底告吹。摩根大通的公告指出,交易双方直至7月27日仍处于独家磋商期,这意味着交易仍有回旋的余地。

李嘉诚和贝莱德可以选择修改协议、引入新的买家,甚至彻底取消交易。正常进行并修改协议、引入更多买家、受外界影响直接取消、以及延期至7月27日前签订都预示着未来充满变数。
这桩交易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演变成一场多方参与的地缘政治博弈。它的最终走向,不仅取决于交易双方的意愿,更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态,巴拿马的立场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