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霸气“护岛”,日渔船狼狈而逃

军事 03-27 阅读:30 评论:0

据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于3月21日至24日披露,日“理惠丸”等4艘渔船非法闯入我钓鱼岛领海,中国海警舰艇果断依法采取必要管控,强势将其警告驱离。此次行动再次彰显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坚定决心。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中国固有领土,拥有坚实的历史依据。早在明朝永乐年间,相关文献便对钓鱼岛有所记录。明清时期的诸多官方文献以及绘制的地图,均清晰明确地将钓鱼岛标注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彼时,中国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渔业活动频繁且有序,彰显对该区域的实际管辖与利用。直至今日,这些历史资料依然完整地保存于各大博物馆与档案馆,成为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主权的有力铁证。

日本渔船(资料图)

从二战后国际秩序构建角度来看,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日本需将窃取的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尽数归还。这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日本侵略行径的纠正与约束,国际社会对此普遍认可并遵循。

日本对钓鱼岛的觊觎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逐渐增强,对外扩张野心膨胀,钓鱼岛便成为其觊觎目标之一。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之机,非法将钓鱼岛纳入其版图。二战期间,日本遭受沉重打击,战后本应严格履行国际法义务归还钓鱼岛,却借美国托管、移交所谓“行政权”等手段,不断制造钓鱼岛主权归属争议。近年来,日本政府纵容本国渔船频繁闯入钓鱼岛领海,妄图以此强化其非法主张。

中国海警(资料图)

此次日本“理惠丸”等4艘渔船非法进入钓鱼岛领海,中国海警迅速响应,展现出高效的行动能力。在执法过程中,海警舰艇紧密配合,依照相关国际法和国内法规,采取合理且有效的管控措施。通过多次发出警告,明确告知日本渔船其行为的非法性,最终成功将其驱离。这一行动不仅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也对日本的挑衅行为起到了有力震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事件发生在王毅外长访日及中日韩外长会议之后。会议期间,中日双方在诸多领域达成一定共识,然而日本却在钓鱼岛问题上表现出矛盾态度。一方面与中方进行建设性对话,另一方面却纵容渔船闯入领海,甚至要求在相关文件中删除尊重中方立场的表述。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充分暴露了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心态和挑衅意图。

钓鱼岛在战略层面对于中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从军事战略角度看,钓鱼岛处于第一岛链关键位置,是中国突破外部海上封锁、拓展战略空间的重要支点。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军事防御布局中,钓鱼岛能够为中国海军提供前沿的战略支撑点,对于保障中国海上交通线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意义重大。在未来可能面临的军事冲突场景中,其作为军事据点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中国钓鱼岛(资料图)

钓鱼岛周边海域蕴含丰富的渔业、油气等资源。渔业资源为中国沿海地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支撑着众多渔民的生计。而油气资源对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布局具有重要补充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能源需求压力,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回顾历史,日本在对待侵略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备受国际社会诟病。从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暴行,到美化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日本并未深刻反思历史教训。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持续挑衅,同样是其无视历史事实、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表现。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中国一贯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从未动摇。中国海警持续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维权执法活动,是对国家主权的坚决捍卫,也是对国际法尊严的维护。同时,中国始终秉持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钓鱼岛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会对日本的挑衅行为坐视不管,一旦日本突破底线,中国必将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予以回击。

此次中国海警驱离日本非法渔船事件,是对日本的一次有力警示。日本应正视历史,尊重国际法,停止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切挑衅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进一步损害中日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