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牛黄为何那么暴利?南美毒枭都来插手,一块结石抵半年工资
故事得从巴雷托斯这座巴西小城的夜晚说起,一家屠宰场的金属栅栏在夜色中泛着冷光,一个身影闪过,一满身血迹的工人悄悄摸进了房间,他猫着腰,迅速旋开了墙角的保险箱,将一个散发腥气的小石头放了进去。这个看上去普通的石头就是一块天然牛黄。
属于中药的牛黄为什么会出现在巴西这座小城?毒贩的手未免也伸的太长了吧!
一块牛的胆结石凭什么价比黄金,现在每公斤牛黄能卖出165万元的天价,几乎是黄金价格的三倍,如此高昂的利润也让无数人开始眼红。
对很多屠宰场工人来说,找到一块牛黄的佣金就能抵得上一个月工资,如此暴利之下,整个南美都陷入了疯狂,连那些平日里嚣张跋扈的毒枭们都悄摸摸地把目光转向了这个不起眼的胆结石。
2023年三名武装分子直接冲进巴雷托斯一家牛黄出口公司,扛走了价值200万雷亚尔的牛黄,这事过了没多久,警方接到的报案频率也越来越高。
屠宰场工人为了牛黄大打出手,有人在黑市上出高价委托交易,那些曾在毒品交易中呼风唤雨的角色现在天天泡在屠宰场和牧场里,挖空心思地找牛黄,胆结石的天价利润连贩毒都自愧不如。
现在的巴西已经成了天然牛黄的出口大国,产量占全球差不多四成,几乎已经垄断了半壁江山,这样珍稀的资源对我国这种需求大国来说,意味着一条十分脆弱的供应链。
在巨额利润面前无数人开始疯狂,就连上万公里外的中国都已经感受到这股牛黄风暴的压力,跨国走私外加层层加码的黑市交易,一切就像一支幕后的大手搅动着整个药材市场,暴力、黑帮,全是钱闹的。
牛黄是牛的胆结石,更准确地说,牛黄是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它必须在牛体内通过多年生长才能形成,有点像岁月给牛留的一份“残念”。
那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能让无数人抢破头呢?故事离不开中医药学的传统。牛黄在我国的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把它捧到了“百草之精华”的地位。
天然牛黄在中药中的药效得到了千年验证,它主要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说白了能治疗许多热病、高烧不退甚至痉挛抽搐等重症。不少急救中成药特别依赖牛黄,声名远扬的安宫牛黄丸中就有牛黄成分。这药不光在我国抢手。
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市场,一项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证明,服用安宫牛黄丸后,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让安宫牛黄丸在中风急救的地位飞速提升,随着我国近年来中风患者数量急剧增加,对牛黄这类天然药物的需求更是暴增。
可牛黄之所以药效神奇,就是因为它实在太过稀少了,正常情况下只有10岁以上的老牛才会长胆结石,这就让它的天然生成率低到发指。
一千头牛中大概只有一两头能产生牛黄,跟大海捞针差不多的概率,国内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肉牛通常在20个月左右就被宰杀,几乎没可能活到“胆结石成型”的年纪。所以说物以稀为贵,牛黄就这样成了妥妥的珍稀药材,拿了它的配方等于掌握了解决多种疾病的“宝箱钥匙”。
如此稀缺的天然资源配上急剧膨胀的市场需求,供需严重失衡就把牛黄价格炒到了天上,黑市的疯狂搅动也成了推手,天价自然顺理成章。
不少人开始狂热寻找各式替代品,2012年我国监管部门已经批准了培植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的等量替代投料使用,但市面上对“天然”两个字的崇拜依然毫不动摇,治疗效果的预期值显然让人对自然的作品更加青睐。
可话又说回来,光凭咱们国内这点天然牛黄量,这赤字就像个黑洞一样撑不了太久,现在国内的天然牛黄供应远不及市场需求的零头。无奈之下只能寻求进口,可奈何天然牛黄的进口之路波折重重,种种因素把这个中药材的市场搞得越来越火热复杂。
很多人可能觉得,国内牛黄供应不够,那直接从国外进口不就完事了?
可事儿真的没那么简单,虽然现在政策松动了,但从国外进口牛黄还是走得相当曲折。不管是法律法规的限制还是现实供应上的问题,简直是一波三折,天然牛黄这宝贝药材,差点因为一场“国际风波”就在我国“销声匿迹”了。
2000年全球突然爆发了疯牛病,多个国家都被这病折腾得够呛,生怕疫情蔓延开,咱国家一看也觉得不行,毕竟我们的人口密度实在太高,如果真的从进口渠道带进了相关病毒,很有可能蔓延成大感染。
所以我们暂停了进口所有牛源性材料的渠道,牛黄自然也在其中之列,牛胆膏、牛骨粉这些中药材全都一刀切,禁止使用进口货。
那几年禁令卡得死死的,国内的牛黄供应直接进入停滞状态,从政府的角度来想,限制进口是没有错的,毕竟还是人命重要,必须要想方设法确保万无一失,顶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严防死守。
一旦开放进口,万一带进点儿病毒细菌啥的,所消耗的公共卫生资源可就大了,也正是这段时间也让国内牛黄市场捉襟见肘,本地牛黄产量跟不上市场需求,又没渠道进口,挺多药企硬着头皮四处寻找解决方案。
2024年进口的事儿终于有了眉目,我国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和海关总署下发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准备试点开放牛黄进口,拿来给中成药生产用。
但开放渠道并不意味着买牛黄跟网购一样简单,这过程中还是几个“门槛”得注意。
首先第一个问题,国外产牛黄的地方很多都属于疯牛病疫区。不管巴西、阿根廷这些主要牛黄产地的牛有多健康,咱们依然得很谨慎,毕竟关系到国内用药安全。
特别是过去二十年世界变化非常快,疫情反复不少,每个人都害怕历史重演,国家可不想冒风险,毕竟放一批携带病毒的天然牛黄进来,治理起来没完没了,最终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虽然开放了部分国家牛黄的试点进口,也不是谁都能往我国出口牛黄,现在主要允许试点进口的国家集中于那些没有爆发过疯牛病的地区。
这就产生了问题,那些本来能供给牛黄的大户一下子去了大半,可以进口的量依然没有办法满足国内的需求。
牛黄这个东西实在是太稀缺了,真正符合条件的供应国数量有限,全球产量已经够紧了,最终到我国手里也没多少能用上的牛黄。
但有需求就一定会有相关产业链,虽然我国牛黄进口的事情非常谨慎,但是高额利益之下依然少不了走私渠道进口,来自疫区的牛黄成了走私的最好货源,从哪里进口的利润巨大。
有的人为了赚快钱真是不惜冒险,直接走私那些不合格的产品入境,可惜的是国内没法对这些黑市货进行全方位监控,海洋这么大,就算我们的海警一天24小时跑在海上依然也有漏洞可钻。
这事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怪圈,一边费尽心思给通路开道,另一边却有人牟取暴利扰乱秩序,稍微上上网都能看到新闻时不时报道,哪里哪里又查出走私牛黄的大案子,案值上亿,真是险象环生。
之所以走私这么猖獗,除了我们进口牛黄的渠道不畅之外,成本和关税也是其中的大问题,我国很多药企是通过合法途径进口牛黄的,课时手续费和监管费用高得挺吓人,通关那步也会拖时间。
可这些费用又不得不交,否则货积压在海关更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很多企业都等着牛黄下锅呢,根本就耗不起。
在合法牛黄进口完成后,还得配置特别的车间来进行生产,这都不仅仅是花钱,更是费时费力。国家一系列检查标准一个都不少,保护国民健康也算值了,但从企业角度看,一度因成本增加让本就不富裕的产能“雪上加霜”。
现实还是有点无奈的,虽然现在全球供应链已经高度整合,但牛黄却依然是其中的特例,从需求、供给到最终的合规审核,里面的圈圈绕绕真的没那么简单。
虽说放开进口让我们感觉问题解决有望,实际上操作起来里面仍然是各种门槛,不时有各种烦恼冒出来麻烦咱们的药企。
结论虽然现在的牛黄依然非常抢手,但至少国家政策在慢慢放开,政府已经开始为解决供需矛盾迈出了新的一步。当我们看见广州海关在打击牛黄走私上那么卖力,北京同仁堂等传统大厂抓紧联络海外进口牛黄渠道时,众多病人已经看到了一次曙光。
等大家真正都顺利用上牛黄,制药企业顺利减低生产成本的那一刻,人们会不会感谢这条兜兜转转才达到光明顶的崎岖山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