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洁到大家电,追觅技术复利的全生态野心
©数字光年(ID:shuziguangnian)出品石磊丨作者陈实丨编辑
智能扫地机器人,如何像人类一样“深度思考”?
日前,追觅科技宣布,Dreamehome App全面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追觅S50系列扫地机器人成为行业首批搭载DeepSeek-R1的智能清洁类产品。
DeepSeek的接入,使得扫地机的语义理解能力进一步进化。不仅可以在用户互动时给到更准确的内容回复,更能通过深度解读用户指令,自主进行任务调度。从单向指令执行到多模态主动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人机交互范式。
这种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的创新,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和开创性的。
而这种时时求变的高敏捷背后,是追觅始终坚守不变的一条主线——在技术研发投入上的矢志不渝,对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极致尊崇。
追觅“滚雪球”:从“单点突破”到“技术复利”
追觅,是一家“极客基因”无比浓厚的企业。
追觅创始人俞浩,有着“技术极客”群体的典型形象,对技术的痴迷与推崇,是这位技术信徒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在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就读期间,他成为国内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以及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在校期间,他发起和创立了校内规模最大的科技平台“天空工场”,这群对前沿技术无比热爱的年轻极客,成为追觅科技初创团队的前身。
但相比于“造飞机”这样的宏大叙事,由戴森等高端家电品牌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市场引发的智能风暴,让俞浩意识到,把尖端科技用于生活普惠,蕴藏着无限的市场想象力。
作为追觅的灵魂人物,在追觅创立初期,他便把“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信条”和“灵魂”。
如何从智能清洁市场成功突围,创立初期的追觅,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全力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打破海外巨头的技术封锁和专利壁垒。
对于智能清洁设备,马达效能是影响清洁性能的关键。经过两年时间研发,这群“扫地僧”成功将马达的转速推进到10万转/分钟的水平,追觅由此获得了与国际巨头站上同一起跑线,并与其“掰手腕”的能力和底气。
但追觅并未止步于此。10万转只是一个起点,不久追觅又一次追赶上了戴森,突破12.5万转,同时也朝着更高目标冲刺——15万转,这是当时全球市场范围内都尚未达到的水平。时至今日,追觅已经成为全球20万转/分钟高速数字马达首创者。
转速翻倍的同时,追觅像一条“鲶鱼”一样,将智能清洁行业带到了更高的创新维度。
而追觅在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技术上的成功突破,则为解决马达高转速、小体积和低噪音这个“不可能三角”提供了可供落地的解决方案。
凭借着“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四大核心技术优势,追觅构筑起覆盖全系产品的核心技术底座。随着技术储备和供应链能力的持续强化,追觅得以不断拓宽应用边界,开拓更多创新产品和场景的新可能。
这套技术体系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复利性。当技术在同品类产品中实现共享,体现的是基础复用价值;而当其能够跨平台、跨场景持续创造指数级增长,则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复利”效应。
从技术复用到技术复利,极大地提升了核心技术的应用维度,降低了多品类产品的研发门槛,提高了生产端的效率,为市场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产品,让高科技产品服务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最终实现高端科技的技术普惠。
例如,追觅研发的齿梳防缠绕功能,最早应用在吸尘器产品上。后来,追觅在行业内首度将该功能应用到了洗地机产品上,一举解决了洗地机在工作时容易被毛发等杂物缠绕的“痛点”。
正是基于这种技术复利能力,追觅在巩固扫地机器人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将核心技术优势与供应链创新、渠道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起涵盖清洁电器、智能家电、户外清洁、个护设备等多维度的立体化生态布局。
这就是“技术复利”所带来的滚雪球式增长效应。从马达技术的单点突破,到如今形成体系化的技术复利优势,追觅的技术复利,是时间的复利,更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以技术创新为“支点”,追觅厚植智能生活“生态林”
日前,追觅科技官宣将正式进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赛道以及智能厨电领域。这意味着,追觅科技正加速从多元智能硬件向全场景智慧生活解决方案的生态战略跃迁。
从清洁电器到全屋智能生态,追觅科技不断扩充自身的生态边界,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扩张路径和打法。
通俗来说,就是利用技术底座的“支点”,通过挖掘产品创新的“锚点”,来击破产品使用场景上的诸多“痛点”,最终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和品牌的一体化发展。
例如,清扫时无法触及到边角区域,这一“痛点”是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共性。业内虽然尝试过多种解决方案,但无一例外,“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于是在2022年底,追觅预研团队通过自身在运动学、动力学相关方面的技术储备,将理论计算与上千种场景的验证和测试相结合,最终在30多种清洁方案中,选定了仿生机械臂技术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方案下,追觅采用圆形机身搭配主动外扩的仿生机械臂,极大提高了在边角区域的覆盖率和灵活性,成为极致贴边方案中的“最优解”。
但仿生机械臂技术的解决方案,存在着多个技术难点:一是主机空间的余量较小;二是在提高精密性的同时,如何减少磨损;三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延长使用寿命。
从设计构想到产品落地,难度空前,充分考验追觅扫地机在硬件、软件和测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37+种方案遍历,100+万次传动测试,以及软件算法逻辑的彻底重写,终于实现了贴边动作的毫米级清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追觅扫地机器人机械臂家族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台,仿生机械臂技术已成为众多消费者购买扫地机时重要的考量因素和行业标配技术。
但追觅扫地机的技术创新之路从不止步。在解决了极致清洁问题后,追觅扫地机瞄准具身智能的未来,向服务机器人领域迈进。2023年4月,追觅仿生多关节机械手项目正式立项。
为了解决机械手内置电机模组的体积问题,追觅科研团队在遍寻供应链无果后,毅然决定自研电机。
凭借着在电机方面的长久积累,追觅成功研发了行业里最薄的18mm电机,能够在保证400g以内重量夹取的同时,还不会对扫地机结构产生任何影响。
追觅机械手的诞生,让扫地机器人不再局限于清洁功能,向真正的家庭服务机器人迈进,为具身智能的未来和落地形态提出了极具可行性的全新解法。
从技术到产品,追觅的多品类战略,也不断交出耀眼的成绩。
在技术研发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达6379件,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155件。
在市场端,追觅科技旗下产品目前已经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线下实体门店入驻已超5500家,在西南欧、北美及澳洲等高端市场,追觅的各品类产品均位于领先地位。
技术“底座”坚实有力,产品应用全面开花,这是追觅所打造的“技术树”。让追觅实现全屋智能生态全覆盖的“野望”,有了成功的基础。
追觅从Day 1开始的全球化野心
追觅创业故事的起点,是从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开始的,这注定这是一家拥有全球视野的企业。
过去企业在进行全球化布局时,通常选择与国情类似的市场作为起点,例如大多中国企业出海会先切入东南亚市场,再向中东等市场扩散,采用通过性价比来提升市占率的打法。
但在追觅看来,新一代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要立足全球高端市场。因此,追觅选择先从韩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高端市场切入,制定了与全球化路径相辅相成的高端化品牌战略。如今在欧洲市场,追觅已经成为行业内极少数能够具备竞争力的高端品牌。
除此之外,在全球市场招揽人才,搭建本土化的技术研发团队,采用更适合本地化的市场营销方式,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深耕国际高端市场,追觅基于多品类立体布局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路径早已明晰。
追觅创始人俞浩认为,新的全球生产体系正在形成,中国品牌引领全球创新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我们对全产业链的掌控力越来越强,新一代科技企业将加速以多元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在俞浩看来,未来的世界必将形成“全球资源整合、中国研发引领、本土高效制造、产品服务世界”的新格局。
简言之,在新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之下,追觅不仅要把产品卖到全球,未来还要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
身份轮换,不变的是对技术创新始终如一的坚守。唯有技术创新,是科技企业穿越周期,对抗发展熵增的唯一路径。
这就要求,追觅未来在全球化发展的道路上,还需不断投入更多的人才、资本和时间,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