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耐心耗尽,给乌下达仅10天最后通牒
据俄罗斯卫星社最近报道,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议员亚历山大·杜宾斯基称,美国已向乌克兰发出关于俄乌停火协议以及美乌矿产协议签署期限的最后通牒,要求乌总统泽连斯基必须在5月1日前同意所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杜宾斯基被控叛国罪,目前处于审前羁押状态。
此前,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曾报道,美国希望基辅方面做出让步,包括放弃加入北约,以此来解决乌克兰危机。甚至,华盛顿可能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并提议将扎波罗热核电站控制权移交给美方。杜宾斯基还指出,泽连斯基必须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做出所有决定,并在5月1日前同意俄罗斯的停战条件,其中一项就是泽连斯基辞职。
特朗普(资料图)
这道“最后通牒”的出现并非偶然。自特朗普2024年连任以来,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剧增。共和党内部对华强硬派不断施压,要求将外交资源向亚太地区倾斜。同时,最新民调显示,仅有22%的美国人支持继续援乌,高达78%的民众主张和平解决俄乌冲突。国会多次推迟对乌军事援助拨款,白宫急需通过“快速解决冲突”来转移国内对经济问题的关注。美国推动的“矿产协议”,更是暴露了其真实意图。通过控制乌克兰的锂、稀土等战略资源,美国既能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基础,又能为自身高科技产业提供供应链保障,这与特朗普的“交易主义”外交理念高度契合。
对于泽连斯基政府而言,这道“最后通牒”无疑将其推向了两难的深渊。若屈从美国的要求,乌克兰可能面临割让主权、牺牲国家利益的巨大风险;但如果强硬拒绝,失去美国的核心援助后,乌克兰前线部队将陷入弹药短缺、装备滞后的困境,在战场上更加被动挨打。这一事件也彻底撕开了美乌同盟的伪装,美国所谓的“坚定支持”,始终是以自身利益为首要考量,地缘博弈的逻辑远远超过了所谓的盟友情谊。截至目前,美乌双方都对此事保持沉默。
特朗普(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事件。4月22日,美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美国众议院的布赖恩访问乌克兰时,不仅前往乌军前线,还使用乌军大炮朝着俄军方向开火,并在炮弹上写下“送给普京,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第一选区”等内容,之后他还在网上公开了相关视频。这一荒唐举动引发了美国各界的强烈不满与抨击,人们纷纷谴责布赖恩“闯下大祸”,因为作为官方人员,他向“美国并没有宣战的国家”开火,极有可能将美国推向与俄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境地。令人意外的是,对于布赖恩的这一行为,白宫与特朗普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均处于“失声状态”。布赖恩与特朗普同为共和党人,而宾州是美国重要的摇摆州之一,布赖恩此举很可能是为了“作秀”,以吸引选民支持。
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俄乌双方的态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普京在4月22日首次表示,俄方对任何和平倡议都持开放态度,并期待乌方也采取同样的立场,这意味着普京愿意与乌克兰进行双边会谈。这是俄乌冲突发生三年多以来,普京首次释放出这样的信号。过去,俄乌会谈大多是在第三方的斡旋和主持下进行,双边会谈极为罕见。如果俄乌进行双边会谈且不带美国参与,白宫将面临“无法上桌”的局面,这对于一直想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泽连斯基(资料图)
泽连斯基也在4月22日表示,乌克兰愿意以“任何形式”与俄罗斯进行谈判,但提出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俄乌双方在前线停止战斗;二是乌克兰“永远不会承认被占领土属于俄罗斯”。这表明乌克兰虽然松口愿意谈判,但在领土问题上的态度依旧强硬。此外,泽连斯基透露,乌克兰代表团将于4月23日在伦敦与英国、法国和美国代表展开工作,推动实现“无条件停火”,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真正和持久的和平。泽连斯基试图通过此举,借助美英法等国的力量向俄罗斯施压,从而增加自己在谈判中的底气和筹码。
然而,从美欧政府当前发布的消息来看,乌克兰的前景并不乐观。美国提出的停火提案,也让俄罗斯难以接受。在提案中,美国提出在乌克兰部署以英法为主的欧洲维和部队,以及一支非北约军事力量,负责监督长达1000公里的前线非军事区停火。而俄罗斯此前一直明确表示,不会接受北约国家在乌克兰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