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安建用《成家》探讨当代婚恋命题,让年轻人重拾对爱情的信念
当下青年群体的婚恋现象备受关注,如何通过影视作品呈现年轻人的婚恋观与社会现实?由秦岚、艾伦主演的电视剧《成家》以婚介行业为切口,用轻喜剧形式探讨了这一严肃命题。该剧导演安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品的创作源于对现实的观察与责任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仍需要慢下来,重拾对爱情和婚姻的信念。这不仅是年轻人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需要重新理解的课题。

近年来年轻人的婚恋家庭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安建说,《成家》的创作源于对社会婚恋现状的关注,剧中婚介中心的设定,正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年轻人看似在‘退缩’,实则是社会环境、代际观念、网络时代人际疏离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安建身边亲友的真实经历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来源,“我们不想用说教的方式探讨问题,而是希望通过真实案例的戏剧化呈现,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安建透露,编剧团队曾深入婚介机构调研,剧中许多情节源自真实案例,甚至婚介服务的高昂费用也经过艺术化处理,“现实中的价格比剧中更夸张。”

面对当代婚恋命题,安建选择以轻喜剧形式破题。“爱情和婚姻本应是美好的,若拍成沉重的社会问题探讨,就背离了初衷。”创作初期,安建曾担心风格难以统一:既要保持生活质感,又需放大趣味性;既要让演员表演自然,又不能陷入夸张搞怪。

“秦岚和艾伦的表现功不可没。”安建特别提到两位主演的突破。秦岚饰演的婚介中心经理秦天越一生要强,以职业外壳包裹内心情感;艾伦饰演的婚介中心金牌顾问冯清鸣则需淡化喜剧标签,展现角色成长。“他们用细腻的层次感,让观众既感受到幽默,又看到人物蜕变。”剧中单元故事里的各色人物——大龄单身者、恐婚族、丁克夫妻等,也在剧集统一风格下呈现出真实与荒诞交织的戏剧张力。

从《安家》《好运家》到《成家》,安建近年连续深耕都市题材剧集,“家”系列是否刻意为之?安建回应纯属巧合,但他强调创作逻辑一以贯之:“现实题材必须紧扣社会前沿,而且每部行业剧都要完成双重使命:真实反映行业生态,同时传递社会性思考。”
安建直言,现实题材创作是“被逼出来的创新”:“市场资源有限,拍不好就是浪费题材。”为此,《成家》在剧本阶段便设定明确方向:拒绝悬浮,扎根真实。婚介行业的复杂性、年轻人的婚恋困境、代际观念碰撞等议题,最终被融入男女主角的创业线与单元故事线中,形成“认知自我-理解他人-重建家庭意义”的叙事闭环。
面对短视频、微短剧对长剧集的冲击,安建认为艺术形式会随时代变化,但好故事的核心不会变。在他看来,倍速观剧、碎片化消费已成趋势,但文艺作品仍需承担抚慰与引领的责任,“如果所有剧都按两倍速拍,我们失去的可能是情感的逻辑和温度。”
回归《成家》最想传递的价值观,安建回答道:“希望年轻人相信爱情、相信婚姻可以带给我们幸福。这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鼓励人们在新时代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定义。”就像剧中主角从“职业伪装”到“自我觉醒”的成长轨迹,安建相信,“成家”不仅是组建家庭,更是完成对生活、爱情与责任的认知重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