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福建”号航母首次电磁弹射歼-35成功
近日,美国军事资讯网站《Army Recognition》爆料称,中国“福建”号航空母舰已经在3月底,成功使用电磁弹射器(EMALS)弹射了歼-35型隐形舰载机。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热议,虽然中方目前尚未正式公开确认,但如果属实,意味着中国海军在航母舰载机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朝着全球顶尖蓝水海军的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
▲《Army Recognition》网站的相关报道
“福建”号,作为中国第三艘航母,也是首艘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国产航母,排水量达到8万-8.5万吨,采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技术,配备三台电磁弹射器。从公开资料来看,其电磁弹射效率甚至比美国“福特”级航母还要高出约30%。这不仅是硬件性能上的突破,更是中国在航母技术代际上直接跃升到了世界第一梯队。
而此次传闻中主角——歼-35型舰载隐形战斗机,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对标美国F-35C“闪电II”的第五代舰载机。歼-35具备高隐身性、超视距打击能力、先进的航电系统与网络化作战能力,作战半径和载弹量更是小幅超过F-35C,具备极强的远程打击和制空作战潜力。
实际上,早在“福建”号先前的几次海试中,军迷们就发现了甲板上存在着着舰痕迹,以及航母周边反复出现的疑似歼-35身影,外界早有猜测福建舰正在进行舰载机起降测试。只不过一直没有官方正式确认,显得格外低调。
▲“福建”号航母甲板阻拦索处的轮胎印
如果美媒报道属实,这意味着中国海军不仅掌握了大吨位航母的建造和操作能力,还完成了电磁弹射与隐形舰载机的实战整合。这两项能力,哪怕放眼全球,目前也只有美国一家做到过。
除了歼-35,“福建”号还将搭载新型的歼-15T型弹射型舰载机、歼-15D型电子战型战机、空警-600型舰载预警机,以及攻击-11型隐形无人攻击机,形成完整的“航空作战体系”。这一套组合不仅与美军航母编队的结构相仿,甚至在无人作战平台整合上更进一步。美国《防务新闻》曾评论称,中国“福建”号航母舰载机编队的丰富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军最新的“福特”级航母。
当然,也有军事观察人士指出,尽管“福建”号在硬件配置上达到甚至超越了美国部分航母,但在联合作战体系、飞行员训练、隐身维护保障等软实力层面,仍需时间沉淀和经验积累。不过随着舰载隐形机群逐步形成战斗力,中国海军的远洋投送和海上拒止能力无疑将大幅提升。
▲“福建”号航母想象图
更值得注意的是,“福建”号并不是中国海军未来发展的唯一利器。正在下水试验的076型“四川”号两栖攻击舰,也装备了电磁弹射系统,能够弹射大型无人机,甚至可能弹射歼-35隐形战机。虽然排水量与正牌航母有差距,但在南海、东海等地区,它将成为强有力的制空与打击平台,进一步增强中国在第一岛链乃至更远海域的行动自由。
根据美媒估算,到2030年,中国海军三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有望搭载近100架歼-35型舰载机。其中,“福建”号单舰就能搭载多达48架歼-35,辽宁舰和山东舰各搭载约24架。这一规模基本与美国航母编队中F-35C数量持平,甚至在局部区域形成数量优势。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歼-35的服役,正加速中国海军从“区域防御型”向“全球投送型”转型。不仅可以巩固南海、东海的制空权,还能延伸至印度洋、太平洋甚至更远的海外航线,挑战传统的美日海上力量格局。
▲正在加速测试中的歼-35
当然,在歼-35和“福建”号快速推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一个现实——舰载隐形机的操作和维护极其复杂,要求飞行员有高强度起降训练经验,地勤保障也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如何快速培养符合标准的舰载五代机飞行员队伍,如何建立完备的航母舰载机维护保障体系,将是接下来中国海军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福建”号海试进程的加快、歼-35舰载机逐步形成规模,中国海军将在未来5到10年内,完成由区域防御型海军向全球作战型海军的关键转变。这一转变,将深刻影响亚太乃至全球的海洋力量平衡。至于美媒这次爆料到底是真是假?也许,只差一个官宣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