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关税提升至245%?中国外交部回应:中方不愿打,也不怕打!
2025年4月16日,白宫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最高达245%的关税,创下国际贸易史新纪录!
这一数字瞬间点燃市场情绪,港股恒生指数午间收盘暴跌2.54%,科技股更是重挫4.53%,面对美方步步紧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中方不愿打贸易战,但若有人执意要打,我们必将奉陪到底!”
这场关税战的导火索始于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解放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基础关税,并对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实施“对等加税”。
当时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已攀升至145%,包含基础税率(平均3.4%)、特朗普第一任期保护性关税(7.5%-100%)、钢铁铝关税(25%)以及“芬太尼问题”专项关税(20%)。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4月10日,美国单方面将“对等关税”从104%提升至125%,导致中国商品综合税率突破145%。
面对美方挑衅,中国12小时内闪电反制,宣布自4月12日起对美大豆、液化天然气等商品加征同等税率。
然而美方并未收手,反而以“中国报复”为由,于4月15日祭出245%的“终极大招”——这个数字并非全面覆盖,而是针对特定商品叠加此前所有税种的结果。
例如医疗注射器、针头因涉及“国家安全审查”,叠加税率飙至245%;锂电池、羊毛毛衣等也突破170%,而笔记本电脑、儿童图书等民生商品则维持在20%甚至零关税。
“天价关税”背后的经济账:谁在承受切肤之痛?当美国民众发现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产烤面包机标价从39.9美元暴涨至99美元时,终于体会到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纽约联储测算显示,若245%关税全面落地,美国零售价格指数将飙升15%,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逾8000美元。
更讽刺的是,美国商会早在2018年就警告:对华加征关税导致企业每年多承担460亿美元成本,最终必然转嫁给消费者——如今预言正变成现实。
中国企业的韧性却在危机中凸显,以汽车产业为例,2018年美国对中国整车征收25%关税时,宝马沈阳工厂对美出口直接归零;如今面对245%的“自杀式税率”,比亚迪、蔚来等车企早已通过墨西哥、东南亚转口基地规避风险。
反观美国车企,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贡献着全球50%的产能,马斯克直言:“转移供应链需要5年时间和数百亿美元,这比关税本身更致命。”
技术封锁VS中国智造:一场不对等的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压制“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4月3日美国贸易办公室释放信号,计划对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实施精准打击。
但今时不同往日——中芯国际14nm芯片量产良率突破95%,华为Mate60搭载的国产7nm芯片让高通措手不及,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稳居37%。
相比之下,美国半导体企业因失去中国市场,2025年一季度财报普遍出现20%-30%的利润下滑。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稀土战场,中国商务部悄然启动镝、铽等战略资源出口管制预案,直接掐住美国F-47第六代战机的“咽喉”。
五角大楼报告显示,美国80%的稀土依赖中国,重建本土供应链至少需要10年,这种“你打你的关税战,我打我的技术牌”的差异化反制,让美方陷入“高税率打空气”的尴尬境地。
全球贸易版图重构:谁在“去美国化”?当特朗普得意宣称“75国主动寻求关税豁免”时,他刻意回避了一个事实:中国已是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欧盟、东盟、日韩虽进入美方“暂停加税名单”,但202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1.2万亿美元,中欧班列货运量激增30%,RCEP区域贸易占比超50%,就连美国传统盟友澳大利亚,也悄悄将铁矿石出口重心转向中国市场。
跨境电商领域的变化更具戏剧性,Temu、Shein等平台面对美国“小额包裹150美元固定关税”的杀招,迅速将海外仓布局从洛杉矶转向墨西哥城。
通过《美墨加协定》漏洞,一件深圳生产的连衣裙仍能以9.9美元包邮价登陆纽约——这波“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操作,让华尔街分析师直呼“中国企业的应变速度比特朗普发推特还快”。
历史的镜子:2018 vs 2025回看2018年贸易战,美国对华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结果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增200亿美元。
七年后,当美方试图复制“关税万能论”时,中国企业早已完成三大蜕变:市场从“单一依赖美国”转向“亚非拉全覆盖”,技术从“跟跑”升级为“并跑”,反制手段从“被动接招”进化为“关税+管制+国际诉讼”组合拳。
美国内部裂痕也在扩大,超过70%的企业反对关税升级,道琼斯指数单周暴跌4.3%,特斯拉、苹果市值蒸发超千亿美元。
就连曾鼓吹对华强硬的美国前副国务卿坎贝尔也在《外交事务》撰文警告:“特朗普正在透支美国信誉,单边主义终将加速霸权衰落。”
关税战的尽头是谈判桌4月16日傍晚,白宫释放微妙信号:新关税政策留有“基于中国让步的弹性调整空间”。
中国商务部随即回应:“谈判大门始终敞开,但必须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对话。”
这场博弈揭示的不仅是贸易规则之争,更是全球治理话语权的历史性交接——当中国用WTO诉讼捍卫多边主义时,美国却用“美国优先”将自己困在单边主义的孤岛。
正如《纽约时报》的辛辣点评:“245%关税就像离婚时抢着烧房子,看似气势汹汹,最后只剩一片废墟。”
而废墟之上,新的贸易秩序正在孕育——不再由某个国家独断专行,中美关税战谁的赢面更大已经很明显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