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因为水引发的冲突:印巴此次冲突的原因与后续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针对印度教朝圣者的恐袭,造成26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印度立刻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装组织,并指责巴基斯坦是这次事件的真正元凶,巴基斯坦则表示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本来就是一场因为恐袭导致的嘴仗,这种事情在印巴几十年的恩怨中屡见不鲜,就是个日常。但这起事件最终在4月25日导致了印巴军队开始了正式的正面冲突,而真正引爆冲突的,是印度总理莫迪的“断水杀招”。
因为印度在印度河的上游,也就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修建了多个水坝,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印度河流域的流量,于是,印度决定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协定》,切断印度河上游对巴供水。
要知道巴基斯坦60%耕地依赖印度河灌溉,全国三分之一的电力依赖于印度河,数百万人的生计要靠着印度河的供养,断水相当于掐住其农业命脉和经济命脉,断水等同于要了很多巴基斯坦人的命。所以巴基斯坦称这是“水恐怖主义”,印度则回怼:“你们养恐怖分子,我们断水天经地义”。
以前都嘲笑说印度河不在印度,但是此时,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印度河总算真正成了印度河,一条被印度完全掌控的河。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因为恐袭导致印度做出断水的决定,是印度的小题大做。但是对现在的印度而言,所有的题都不是小题,它很需要这样的小题,1+1=2对于现在的印度来说就是一道价值极高的高数题。
现在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因经济低迷支持率下滑,急需外部敌人来转移矛盾。之前印度一直希望建设印度的制造业,不惜动用300亿美元的补贴来鼓励外国企业投资和进驻印度。
这些企业也很贼,只是把厂子建好,设备机器都没有运过来。他们在等什么呢?他们再等印度的补贴啊!可印度的补贴是那么好要的吗?这么多年印度只发出去7亿美元的补贴,拿到补贴的还都是印度企业。所以这些企业和印度政府就僵在那里,玩着谁让步谁是鲨臂的游戏。
被莫迪夸下海口的,雄伟印度制造计划就此进入僵持阶段,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4%降至12%,印度的制造业已经开始萎缩了,这就是印度现阶段经济最重要的问题。再加上美国的关税战,连牛粪牛尿的出口都成问题。
最近主要是因为中美贸易战,所以导致很多人对印度的问题严重性没有一个很深刻的了解,但是吃瓜群众的不关注不代表印度的问题不严重。
所以这次印巴冲突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印度的借题发挥,它很需要这个恐袭,属于瞌睡遇到枕头,将恐袭事件直接升级。把问题外溢,转移出去,就能继续获得民粹的支持,继续利用民粹作为燃料就会让莫迪高枕无忧。
印度有充分的理由让它将水资源武器化,攻击巴基斯坦,转移矛盾。要知道之前几次印巴战争的时候,印度都没有威胁过断水,现在直接撕毁1960年的印度河水资源分配协定,就是硬生生的踩着巴基斯坦的红线,让巴基斯坦不得不动手。
印度军队也同步进行军事部署,“维克兰特”号航母逼近卡拉奇港,搭载的米格-29K战机作战半径覆盖巴全境;印度将“阵风”战机部署至旁遮普邦,号称“30分钟打击伊斯兰堡”; 印军向克什米尔增派3个山地师,T-90坦克开上高原;天天军演,哪怕投弹把印度自己的村子炸了也要军演,也要训练。
巴基斯坦看到这样连自己人都炸的印度还能怎么办呢?这是要拼命的节奏啊。巴方也只能出动歼-10CE,“枭龙”,F16什么的24小时巡航回应;再往印度洋丢导弹进行威慑;再用红箭-8反坦克导弹构筑防线。
最终这些都如了莫迪的愿,冲突在25日开始了,之后肯定会有烈度更高的冲突,而这些都是在印度的希望下开始的,印度实际上掌握着主动权,它可以断水,也可以开闸放水,玩法很多。
但是冲突最终会演化为两国的战争吗?这个可能性不高。首先,两国都是拥核国家,印度拥有160枚核弹头,“烈火-5”导弹射程甚至覆盖中国绝大部分,如果导弹按照日常情况不受控制,它覆盖全世界也是没有问题的。
巴基斯坦拥核量相当,但采取“先发制人”策略,宣称“若常规战争失利,将直接核打击印度城市”。有能力有意愿给对方扔核弹,这就使得战争的烈度将受到控制,不至于到你死我活,互相毁灭的地步。
另外就是各个大国也没有什么时间精力。以色列对印度表示支持,并愿意为印度提供援助,这可以认为是美国的嘴替在代表美国表态,但是美国现在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特朗普也在忙着炒股,美国于公于私都没时间没精力,连表态都是找以色列爸爸代表的。而俄罗斯在填线,更是没有时间精力了。托美国的福,中国作为高血压的一方,在和美国这个低血糖进行贸易对决。
这么看下来,还是得靠自己。既然靠自己了,那么战争的烈度和持续时间都会大打折扣,不是我看不起这两个国家啊,实在是因为这两国根本没有持续战争的能力。
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只够撑三个月,三个月以后能借到钱就继续打,借不到就破产吧,虽然后面有中东金主在撑着,但是国力确实拉胯。
印度看着大,但是这个制造业太垃圾了,都不说质量合格不合格,能不能响,会不会炸膛都不考虑,一天能造多少炮弹都是问题。以印度之前卡吉尔炮战的情况看,按照印度的制造业水平和后勤水平,能打几天都不好说,建议以小时计,这个比较合理一点。
再加上高原作战每日成本超2亿美元,国内通胀不低了,持续的时间太长的话支持率怕是又会降的。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最后会变成一种代理人战争的形式。对方境内实在有太多可以被自己利用的武装组织,巴或重启对当地武装的武器支援,印度则可能越境打击巴境内目标,为俾路支提供援助,但双方均避免宣战。
莫迪用“水武器”赌国运,巴基斯坦拿核弹当护身符,但双方都清楚:真打起来,印度无法支撑,巴基斯坦则可能国家解体。最可能的结局是在国际调停下各退半步,印度恢复部分供水,巴方打击境内武装,但克什米尔问题依旧无解。
印巴之间其实看点不多,以上就是所有内容了,真要打起来,我觉得最主要的看点反倒是F16+枭龙+歼10CE的中美组合,对决阵风+苏30MKI的俄法组合,很神奇的匹配机制,期待下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