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种预感,这场大同暴雨会被反复提及。不是因为雨量创纪录,也不是因为救援多惊险,而是当年被质疑的御河拓宽工程,成了城市的“救命符”。 暴雨那天,朋友圈刷屏的除了积水视频,还有张对比图——2018年河道施工时满地泥泞的工地,和如今洪水驯服流过拓宽河道的航拍画面。评论区炸出一堆当年骂规划"劳民伤财"的账号,现在悄悄删了帖子。 市政记录显示,御河行洪能力从每秒800立方提升到1500立方,相当于多吞下三个西湖的水量。暴雨峰值时水位离警戒线还有1.2米,这个余量让防汛指挥部的人后怕得直搓手。那些说"百年一遇工程是面子工程"的专家,该看看被冲垮的邻省县道照片。 质疑声从来不会缺席。有人翻旧账说工程超支2.7亿,却闭口不谈这次暴雨零伤亡的数据。键盘侠们永远不懂,当洪水擦着堤岸呼啸而过时,那些多花的钢骨水泥在黑暗里发出的是怎样的怒吼。比起垮桥塌路的惨剧,这笔账怎么算都是血赚。 雨停了,太阳晒着焕然一新的河道。带孩子散步的年轻父母指着警示水位线教孩子认数字,防汛演练时领过救生衣的大爷们在岸边长椅上侃大山。城市在灾难里长出的铠甲,最终会变成日常生活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大同御河泄洪 大同拦河坝
我预料到了台风“达格蒂”威力不小,也预料到菲国会向邻国伸手求助,万万没想到,那份
【29评论】【6点赞】
随缘
历史会证明一切,更会记载每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