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被怼得哑口无言,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幅减少了从瑞士买机床,瑞士出口掉了37%。瑞士几家大公司不得不裁员停工,损失大。瑞士很生气,觉得自己一直跟着美国,结果吃亏了。 2025 年 5 月的一个清晨,瑞士苏黎世郊外的 GF 加工方案集团厂区,叉车司机马克打开仓库大门时,又看到了那些蒙着灰色防尘布的大家伙。 他数了数,第三排货架下的五轴机床已经堆了 17 台,最上面那台的布上落着层薄灰 —— 这是去年为中国某航空企业定制的,现在连包装都没拆。 集团财务部刚发的内部通报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对华出口额从去年同期的 2.3 亿瑞士法郎跌到 1.4 亿,降幅超过 39%。 整个瑞士机床行业都是这光景,官方统计的 37% 跌幅里,像斯达拉格、米克朗这些老牌企业,实际降幅早就突破了 40%。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 2021 年秋天算起。 那年 10 月,美国商务部给瑞士联邦经济事务部发了封密函,附了份 "证据",说中国某军工企业用瑞士五轴机床加工歼 - 20 的发动机叶片。 函里明着要求:禁止向中国出口定位精度 0.001 毫米以内的机床。 瑞士政府没拖太久,当年 12 月就更新了出口管制清单,把米克朗的 HSM 800、斯图特的 S33 这些王牌机型全加了进去。 那会儿瑞士企业多数觉得没事,斯达拉格的 CEO 在年报里还说:"中国造不出替代品,最多半年就得回头。" 他们没算到,中国这边已经动起来了。 2022 年春节刚过,科德数控的研发车间就没熄过灯。 工程师们把瑞士机床拆了又装,对着数据流反复测算,光是五轴联动的算法模型就迭代了 200 多次。 同年,沈阳机床拿到国家发改委的 3.2 亿专项款,专攻主轴轴承 —— 这东西是机床的 "关节",瑞士产品能承受 3 万转 / 分钟的转速,国产的之前最多到 1.8 万。 到 2023 年夏天,转机来了。 大连光洋的 GMC 系列五轴机床在航天科技集团的测试里,连续 72 小时加工导弹舱体零件,精度稳定在 0.002 毫米,比瑞士的标准只差了 0.001 毫米,但完全够用。 更关键的是,这台机床报价 180 万人民币,比瑞士同型号便宜了近一半。 订单开始往中国企业手里流。 2024 年第一季度,苏州一家新能源车企一次性订了 20 台科德数控的设备,用来加工电机转子。 2024 年,斯达拉格集团裁了 3000 人,占员工总数的 15%。 米克朗关闭了在楚格州的百年工厂,那里曾是欧洲最大的五轴机床生产基地。 2025 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更难看,整个行业的净利润同比跌了 68%,连政府给的 2 亿瑞士法郎补贴都填不上窟窿。 更让瑞士人窝火的是 "两头受气"。 2024 年 8 月,美国又逼他们把普通数控机床也列进禁售名单,理由是 "可能改造成军工设备"。 可转头,美国商务部就把瑞士的一家精密齿轮厂放进了 "实体清单",说要查它给 F-35 战机做的零件是否合规。 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评论里写:"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转,最后转进了死胡同。" 这种事儿不是头一回。 2018 年,美国让日本限制对华出口光刻胶,当时日本企业也觉得中国离了它不行。 结果呢?2023 年,中国国产光刻胶在 14 纳米制程的覆盖率已经到了 60%,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掉了一半。 现在瑞士企业想回头,难了。 2025 年 3 月,斯达拉格带着新款机床去上海参加工博会,报价比之前低 50%,可签单量还不到德国德玛吉的零头。 中国采购商说:"不是不信瑞士货,只是国产的更靠谱 —— 坏了 48 小时就能上门修,瑞士的得等两周。" 马克收起叉车钥匙时,看到仓库墙角的日历上,2020 年的某一页还圈着 "中国航空代表团来访"。 那年,这些机床出库时都裹着红绸布,现在却只能在灰尘里等着生锈。 他叹了口气,转身锁门 —— 今天又没什么货要发。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夏日旅行攻略#
瑞士被怼得哑口无言,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幅减少了从瑞士买机床,瑞士出口掉了
苔藓芳草峦
2025-07-29 16:17: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