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龙回乡祭祖,房氏的子孙们都来欢迎他。没想到,成龙只与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哥哥们,待了10多分钟,便匆匆而去。这是他们兄弟三人唯一一次见面,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交集了。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8年,在澳大利亚病危的父亲房道龙临终前告诉儿子成龙,在安徽芜湖老家,还有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房仕德和房仕胜。 这个消息对成龙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 他从小在香港长大,记忆中父亲是那个带着他和母亲陈莉莉安家的陈志平,父亲的前尘往事从未提过。 原来,父亲房道龙在年轻时,有过另一段人生。 那时的中国正值战火纷飞的年代。 房道龙在安徽老家曾有一个妻子,生了两个儿子。 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在1947年左右早逝。 不久后,国内形势剧变,房道龙在执行任务时身份暴露,遭遇追杀,为保命,他来不及带上年幼的儿子,只能连夜逃亡香港。 这一别,便是漫长而彻底的分离。 仓惶抵达香港后,房道龙语言不通。为了生存,他隐姓埋名,改叫陈志平,在街头乞讨过。 后来几经周折,在美国驻港领事馆的厨房找到一份厨师的工作。 在这里,他同乡陈莉莉。 相似的境遇让他们相依为命,结为夫妇。 1954年,他们的儿子在香港出生,取名陈港生,对于安徽老家的前妻和两个儿子,房道龙选择了沉默,将其深埋心底。 在千里之外的房仕德、房仕胜兄弟在父亲走后,负责照顾他们的祖父母也相继离世,两个孩子在偌大的老屋里成了孤儿。 每天靠着在乡间捡拾废品、帮人打零工,甚至乞讨糊口。 村里人指指点点,背后称他们为“野孩子”。 尽管受尽白眼,兄弟俩始终守着父亲留下的老屋,心底存着一丝渺茫的期盼。 长大后,因为家境贫寒、缺失教育,他们没有能力离开家乡。 不过好在两人都找到了一份苦工,可以维持日常生活的开销。 房道龙在香港的新生活渐渐安定,看着小儿子陈港生一天天长大。 陈港生从小就显露出对武打的热爱,像极了年轻时的父亲。 六岁时,房道龙将他送入了著名武师于占元开办的戏剧学校学艺。 学艺需用艺名,“成龙”这个名字,正是源于父亲房道龙本名中的“龙”字,寄托着望子成龙的期望。 成龙从武行替身做起,随后凭借电影《醉拳》等作品声名鹊起,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功夫巨星。 看到儿子功成名就,房道龙感到自豪。 随着大陆改革开放,两岸有了沟通的可能。 压抑了数十年的思念终于按捺不住。 1982年,房道龙秘密给安徽老家寄了一封信。 信件到达芜湖时,正在邮局工作的房仕德成为第一个触碰这份沉重思念的人。 信纸上父亲的字迹让兄弟俩潸然泪下,多年的等待有了回音。 他们立刻回信。 同一年,房道龙以旅游的名义去了广州,终于与这两个饱经风霜的儿子相见。 分离数十载的父子三人,重逢时刻百感交集,唯有泪水长流。 自此,房道龙每隔几年便会偷偷回安徽小住。 有时还试图寄钱或悄悄帮他们修葺房屋、铺门前道路,但他们每次都把钱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1994年,已届八十高龄的房道龙回乡主持重修祖祠、续修族谱。 这一次,他下决心向房仕德和房仕胜道出了他们那个万众瞩目却未曾谋面的弟弟成龙的秘密。 他反复叮嘱两个儿子,不要因为此事去打扰成龙。 兄弟俩震惊之余,流着泪答应了父亲,守口如瓶十几年,从未以此事向外声张。 父亲临终的托付,成了成龙心中的牵挂。 虽然演艺事务繁忙,但他决定要替父亲完成这个心愿。 2013年,拍戏繁忙的成龙决定回安徽芜湖的房桥村认祖归宗,也好了却父亲的遗愿。 这次回乡成龙行事很低调,没大张旗鼓。 但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等他踏进房桥村时,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 村里的男女老少,能走得动的几乎全出来了,不少人还特意穿上干净整齐的传统服装。 附近十里八村得到信的乡亲也都赶过来,里里外外站满了人,敲锣打鼓的,还挂起了红绸子,多少年村里都没这么热闹了。 大家也没啥想法,就是都想亲眼看看这个房家走出去的大明星长啥样。 在庄重的祠堂里,祭祖仪式按老规矩进行。 成龙点燃了香,诚心诚意地向祖先牌位鞠躬行礼。 整个过程中,他表情一直很平静。 站在一旁的房仕德和房仕胜,看上去很拘谨,他们在农村窝了一辈子,对眼前这个名声显赫的大明星不敢想是他们的弟弟。 老族谱被郑重地翻开,成龙的根也回到了这里,他的原名“陈港生”旁特意标注上了他的艺名“成龙”。 祭祖仪式结束后,成龙去大哥房仕德家里坐了坐。 两位哥哥虽然不富裕,但很想好好招待这个第一次回家的兄弟,准备了些老家的土菜特产想留他吃顿饭。 可惜行程安排太紧,加上彼此语言交流也不太顺畅,成龙坐了大概10分钟就匆匆离开了。 这短短十几分钟的相见,就是这亲兄弟三人这辈子唯一一次见面。自那以后,相互间再也没联系过。
2013年,成龙回乡祭祖,房氏的子孙们都来欢迎他。没想到,成龙只与自己同父异母的
杨弘最好的说娱乐
2025-07-29 16:16:5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