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刚打进大马士革时,外界的评论像潮水一样涌来。他在伊德利卜打拼多年,好不容易

古往剖析所 2025-07-29 15:19:06

朱拉尼刚打进大马士革时,外界的评论像潮水一样涌来。他在伊德利卜打拼多年,好不容易走到权力的正中央,本以为可以洗白身份,翻身为新政权的门面。可偏偏舆论没有给他机会,从他进城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他如何走上一条李自成式的结局。 历史上那个农民起义领袖,打进京城后转瞬失势,成了政治舞台的匆匆过客。现在,轮到了朱拉尼。 他的崛起并不普通。从美军监狱里出来后,他几乎是用命拼起了自己的地盘。最早在努斯拉阵线时期,他靠打仗和情报战混出名号。后来干脆宣布脱离基地组织,另起炉灶成立“沙姆解放组织”,站稳脚跟之后,就靠土耳其援助和背后的美以支持逐渐发展出一整套地方政权。 这时候他意识到,靠打打杀杀终究只能做一方土霸,要想留下来、活得久,还得玩政治。于是,他搞地方选举、设立法院、控制媒体、管理财政,照搬了一套政府架构。外表看起来像是国家了,但骨子里仍是武装主导。 大马士革之战是个转折点。他抓住了政府军疲软、民心离散、国际局势分裂的机会,突袭首都。一边打仗一边放话要“和平过渡”。土耳其人派了顾问团,美方传出“愿意观察”的信号,国际社会哗然。 他用了不到两个星期就控制了城内要地,宣布成立过渡政府。这场看似雷霆万钧的政变,把原本支离破碎的反对派集中到了他的名下。但也就在这时,他的身份变得模糊了:是恐怖分子?还是临时总统?是叛乱头目?还是国家领袖? 各方的反应耐人寻味。美国没有第一时间否认他的政权,反而派人秘密接触;土耳其和以色列更是主动派出代表团,谈资源和情报共享。一些阿拉伯国家保持观望态度,但也未明确谴责。这背后,是大家对叙利亚旧政权的疲劳与对新局势的试探。可所有人心里明白,朱拉尼能不能做得稳,不在于他的口号,而在于他能否把各派武装整合起来,并获得民众支持。 问题很快暴露出来。他上台后试图废除极端教法,提出宪法改革、释放政治犯、恢复学校医疗系统,这些看似务实的政策并没有立刻奏效。他想平衡各方,却不得不压制前盟友,处理内部极端派系。伊斯兰阵线、地方部落武装、前政府残余势力,都在伺机反扑。他自己最信任的指挥官也开始反对他“背叛初心”的做法。本想通过整合赢得人心,却反而激起更多不满。 与此同时,国际支持也开始变味。美方要他交出情报网络并允许西方企业进入油田,土耳其则要求他剿灭库尔德武装、维稳边境地区,以色列更是暗示希望通过他牵制伊朗影响力。他变成了多方博弈的枢纽,但也越来越像一颗工具人。权力从来不是白给的。他一边签协议一边妥协,不断向外界展示“合法性”,却也在一步步被架空。 阿萨德虽退,但老政权残余还在。他的亲信躲在沿海省份,靠伊朗支持固守地盘,随时准备反攻。而朱拉尼的兵力虽强,却是靠土耳其运输补给才能维持。他缺钱、缺人、缺信用。他从曾经的“圣战旗手”变成了新政权的“总统”,但所有人都在问:这个总统能撑多久? 他想走一条和别人不同的路,但现实早把路堵死。他试图洗白身份,却始终逃不开“恐怖头目”的标签;他要整合派系,却始终被内部疑忌掣肘;他想争取民心,但百姓早已对任何政权都失去了信任。他有军队、有情报网、有外交手腕,可没有正当性。一个靠打进来的政权,如果不能让人看到未来,注定只是一场短暂的狂欢。 外界早有预判,认为朱拉尼的终局会和李自成一样。表面风光,实则空心。他看似拥有一切,却无法真正驾驭局势。如今的他,背靠外国势力,四面树敌,民间舆论也开始变得敏感。失控的治安、分裂的派系、蠢蠢欲动的反扑,一步步吞噬他的根基。 更现实的问题是,他没法退。只要他一失势,那些曾经被他打压的派系、那些等待翻盘的对手、那些看不惯他姿态的外国力量,都会一拥而上。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只能不断表演强硬,不断释放“改革”信号,却越来越像一个空转的机器。他曾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战地指挥官,如今却成了一个披着政权外衣的外交筹码。 他在大马士革城头上升起新旗帜的那一刻,或许真的以为命运从此改写。但现实告诉他,这座城市欢迎的不是他,而是他所代表的利益。而一旦这些利益消散,他就再无立足之地。他既不是解放者,也不是改革者,更不是民族英雄。他只是另一个被推上牌桌、注定要被收回的棋子。 所以当有人说他像李自成,不是因为他打进了京城,而是因为他根本没准备好坐天下。他赢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整场战争。而这,也许正是他命中注定的宿命。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古往剖析所

古往剖析所

剖析古往,解读历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