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期处于高度威胁和混乱中的系统,会耗尽所有能量用于防御和维持基本生存,它没有多余的能量去发展、创造新的正向体验。
生活的改变,只在一个人有可累积的“余力”时才会出现,否则它所有的盈余都将用以维持一种基本秩序的平衡。
一个人的心理崩溃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它刚好在一个无序性暗自累加的系统中,运行到了自我的临界。那些基本的安全是它的显性秩序,而周期性的崩溃则是它的隐秩序。
有时候看似微小的事件所引发的强力崩溃,实则是它触动了一个人关于联结与生存的根本焦虑。
一个人如何下坠的经验过程,就是它逆转并重获希望的编码规则所在,希望在破灭的语言结构中。
经验是具有自组织性的,它们由一个情感内核所主导。因此,通往沦陷的路径往往是自动化、无意识的。而通往安宁的路径,则始于觉知。
所谓“悲剧之人”(tragic man),一种存在于你、我、任何人身上的设定,我们用尽毕生努力,试着让它健康牢固,不再崩解碎裂。我们的心理自体不是自给自足的密闭系统,而是由回应、注视、容纳与失落、断裂、遗憾所织就的网络。
在这个意义上,人活着的状态更接近一种持续修补:我们用被回应的经历来缝补被忽视的空寂;用某次得以哭泣的不再羞耻覆盖那些早年被勒令安静的沉默;用不含诱惑的深情重新接住那些在旧日关系中跌落的自尊残片。
所谓“吸引子”(Attractor),就是系统重复回归的方式或属性。就像是地心引力,它是一种趋势,一种系统最倾向于进入的形式或结局。当一个人的创伤经历越严重,ta的“创伤吸引子”就越强大,引力范围也越广,任何微小的负面事件,都可能会纳入它的引力范围,成为那个触发全局回归的扳机。这便是为何我们总感觉在“重复”同样的命运。
一种安全的心理组织方式必然是在扰动和对扰动的调节中逐渐习得内化的,每一次自体晃动都是获得安全增量和经验更新的机会,但需要介入心智的努力。所谓“挣来的安全感”,本质上是一个人脱困经验的集合。
那个看起来和黑洞一样的伤痛深渊,某种意义上也是孕育我们存在,确认我们经验独特性的背景,它是一个人走向存在之姿的必经之路,那里面蕴含着对一个人最本质也最深切的回响,只是暂时以伤痛和黑暗的形式。
所谓的心理重建,并不是要摧毁那片黑暗,不是彻底免于坠落的童话般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