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23日,成都温江机场被荷枪实弹的军队严密包围,一夜之间,机场的民航

兰花芳草坳 2025-07-28 23:43:46

1998年3月23日,成都温江机场被荷枪实弹的军队严密包围,一夜之间,机场的民航客机竟全部消失不见。偌大的机场中,仅能目睹一架未涂装的流线型战机,其机身上寥寥的红字却甚是醒目:001号。 1998年3月23日,成都温江机场被荷枪实弹的军队严密包围,一夜之间,机场内的民航客机竟全部消失不见。偌大的机场内,仅一架未涂装的流线型战机映入眼帘。战机机身上,寥寥却醒目的红字“001号”清晰可见。清晨的机场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毛,士兵们持枪站岗,空气里透着一股紧张。没人知道这架神秘战机从哪来,也没人猜得到它将飞向何方。这一天,中国航空工业的秘密篇章悄然揭开,一个关于勇气、技术和梦想的故事就此展开,等待着被世人铭记。 宋文骢,歼 - 10战机的总设计师,于1930年诞生在云南昆明的一个平凡家庭之中。家里穷,他小时候常在街头巷尾跑,见过日军飞机轰炸昆明,爆炸的巨响让他对飞机既害怕又好奇。1941年,他随家人回到大理,在教会学校学了两年,接触到法语和科学知识。初中在县中学读,课余时间泡在图书馆,翻航空杂志,梦想造出中国的飞机。 1949年,他加入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当侦察兵,爬山涉水执行任务。1950年,他考进长春空军第二航校,学飞机维修,次年去了抗美援朝前线,亲手修战机,看过空战火光冲天。1954年,他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主修飞机发动机专业。课堂上,他专心记笔记;实验室里,他忘我地拆解零件,常常废寝忘食。1960年毕业后,他进了沈阳601所,参与“东风113”项目,负责气动设计,常常熬夜画图纸。1970年,调往成都611所。 1977年,荣升副总设计师。1980年,开始主持歼 - 7C项目,历时六载,终使战机列装部队。1986年,他接手歼-10项目,带着团队攻克鸭式布局、电传飞控等技术难题,夜以继日改方案,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他的执着与严谨,宛如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面旗帜。 雷强,中国空军首席试飞员,1954年出生,1978年加入空军,飞行生涯超过20年,飞过几千小时,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1970年代,他在航校训练,驾驶老式战机,常常在颠簸的跑道上起降,练就了过硬的技术。1980年代,他开始参与新型战机的试飞,多次在高空测试中应对突发故障,稳住飞机安全返航。 他的飞行记录里,有过在云层中规避雷电的经历,也有过发动机停车后手动操作滑翔回机场的惊险时刻。1990年代,他被选为歼-10的首飞试飞员,肩负着验证新技术的重任。每次试飞,他都提前研究飞行手册,熟悉每一个仪表和操纵杆,确保万无一失。他的冷静和果敢,让他在试飞员中成了传奇。 1998年3月23日,成都温江机场被军队严密管控,民航客机皆已转移,唯余一架银灰色战机静伫跑道尽头,机身上“001号”三个红字甚是醒目。这架战机是歼-10的原型机,采用鸭式布局,机身流线型,配备矢量发动机,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大胆突破。清晨,机场周围布满了士兵,铁丝网拉得严严实实,技术人员围着战机忙碌,检查设备,调试系统。 信号弹腾空而起,战机引擎随之启动,那轰鸣声仿若雷鸣,震得地面瑟瑟发抖。雷强驾驶战机,先滑行,继而加速,随后起飞,完成一系列测试动作后,于十七分钟后平稳降落。地面人员爆发出掌声,鲜花抛向空中。这次试飞验证了歼-10的性能,也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先进战机的重大进展。宋文骢站在指挥棚,紧盯雷达屏幕,确认数据无误后,走向雷强握手。这一天,歼-10从图纸走向天空,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 歼-10首飞成功后,研发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改进和测试。2002年,在西安阎良试飞院,雷强驾驶歼-10完成超声速飞行和复杂机动测试,战机在云层中划出白色航迹。2003年,歼 - 10提前交付空军。云南44师131团率先装备,飞行员们列队恭迎新机。2004年,战机正式定型,成都132厂的生产线全面启动,工人加班加点组装部件。 2006年,歼-10开始装备部队,2008年在珠海航展公开亮相,表演中翻滚腾挪,赢得满场喝彩。歼-10家族不断扩展,歼-10A、歼-10S、歼-10B相继问世,2015年歼-10C首飞,2018年开始执行战斗值班任务。宋文骢晚年退出设计一线,常在研究所和年轻设计师交流,分享经验,偶尔去龙泉山散步。2016年,他于301医院溘然长逝,享年86岁。在那病房之中,摆放着歼 - 10模型。雷强继续试飞生涯,测试多种新型战机,退役后指导年轻试飞员,常常站在跑道旁看战机起飞。歼-10如今翱翔天际,多次飞越天安门,守护国家领空。 这架歼-10的诞生,是无数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从宋文骢的精心设计,到雷强勇敢试飞,其间的每一步,皆迈得坚实而又艰难。你对歼-10的故事有啥看法?留言分享你的感受,或者说说你知道的航空工业趣事吧!

0 阅读:77
兰花芳草坳

兰花芳草坳

兰花芳草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