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两起针对比亚迪的舆论风波接连上演,相似的传播逻辑令人心惊:用碎片化的信息放大情绪,用标签化的用词制造对立,用网络流量淹没事实。7 月 24 日,成都天府机场 “比亚迪失控转圈” 的短视频突然刷屏,司机因情绪急躁的绕行被剪辑成 “刹车失灵” 的铁证,“技术缺陷” 的评论经营销号扩散,恰在海狮 06 发布会当晚形成舆论围剿,仿佛精准设计的 “连环计”。然而警方通报 “司机情绪失控”,企业也证实刹车功能正常时,关注者却寥寥无几。 无独有偶,7 月 10 日,比亚迪在足球青训赞助上的善意同样被曲解。其与 “中国足球小将” 的合作,本是为青少年足球播撒种子,却被刻意嫁接成 “赞助国足”,利用公众对国足赛事成绩的复杂情绪点燃抵制之火。没人在意 “中国足球小将” 是培养国少队员的民间标杆,没人提及这笔投入与赛事成绩无关,而是在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播下种子。 这两场风波撕开了舆论场的现实:短视频里的谣言片段轻松收获数万点赞,官方辟谣却仅有几千互动。部分媒体为流量放弃核实,营销号靠情绪化叙事制造爆款,自媒体为博眼球片面解读。“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成了企业的无奈写照,造谣的成本低到只需要一段视频,辟谣的代价却是企业的品牌和技术信誉。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恶意传播伤害的不仅是一家企业。比亚迪二十年深耕,用刀片电池、DM-i 混动等技术突破实现 “技术平权”,让更多人开上搭载天神之眼智驾平台的新能源汽车。它还以赞助龙舟、支持青训等行动践行社会责任。这些正能量的努力,却在舆论漩涡中被抹杀,仿佛优秀成了被攻击的原罪。 当比亚迪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也成了舆论操控的靶心。保护它,不仅是守护一个品牌,更是捍卫中国制造的信心,呵护为行业负重前行的 “孤勇者”。“英雄不应该流血又流泪”,我们或许拦不住谣言,但可以拒绝做传声筒。每个踏实做事的企业,都值得被大家守护。
风波中的坚守与不易:被曲解的善意与中国制造的负重前行
科技浪尖
2025-07-28 21:39: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