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福田汽车举办了2025年中商务会,可能很多人都没看懂福田这场发布会的真正意义。全场58款展车,以及今天发布的祥菱U7、风景T7、欧曼银河、卡文乐迪、L5轻卡平台、爱易科三电系统……看起来是新产品、新技术、新平台,但这些都在围绕一个底层命题展开——边际成本。
在商用车和物流运输中,边际成本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每多运输一吨货、每多行驶一公里、每多运营一天所增加的成本。对于对物流企业和车主而言,每一单货运的盈亏最终取决的就是单位成本与单位收入的差额,边际成本越低,规模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强。
上半年,福田累计销量32.7万辆,同比增长9.1%;其中重卡销量6.7万辆,同比增长74.3%;新能源车型销量超过5万辆,同比增长151%,所有业务线全面增长,新能源的增长曲线尤其陡峭。这是福田在2025年中交出的一份回答。交卷的同时,也顺带给行业出了一道题。为什么都选择福田?
我想,福田就是用平台能力打穿商用车各个细分场景下的边际成本结构。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这是当下商用车最难解的两个核心矛盾。第一个矛盾,是工具越来越先进,但用户越来越难挣到钱。新能源来了,配置更高了,动力更强了,但司机和运营者并没有感觉日子更好过,反而是修一次更贵,出一次问题就更难排查,过去能预测的运营成本,如今成了“不可控”。
第二个矛盾,是物流要求越来越高效,碳排放却要越来越低。过去靠拉得多、跑得快来提升效率,现在却必须在节能减排的大框架下完成运输任务。技术路线多、政策压力大,没人敢轻易试错。
福田的解法是用一个覆盖干线运输、城市配送、末端物流、环卫城建的全品类产品矩阵,加一套基于爱易科核心三电的高效率系统平台,以及每款产品对边际成本控制的实际落点,构建出一个从平台到底盘再到生态都能变现的盈利系统。
比如欧曼银河新能源重卡这套系统,电驱效率97.7%,系统效率94%,电池布局模块化、容量覆盖400-800kWh,全工况适配、全温区运行,B10寿命达160万公里。你看的是参数,司机看到的是干线运输每公里成本压线以下后的利润空间。
城市这边,祥菱U7电耗13.7度/百公里,配半固态电池,终身质保,再加上极致设计的超宽货箱、超低货台、270°尾门,真正做到了“城市快递与日百运输每一公里都更轻松,每一单都能少亏多赚”。
风景T7延续轻客市场的使用习惯,用更低电耗、更高装载能力打通配送到街巷的最后一公里;卡文乐迪主攻小卡极致运营场景,1毛/公里的使用成本、300公里高效续航能力,把快递、饮料、果蔬这类高周转低毛利的运营业务,重新变成一门能赚到钱的生意。
再往上看支撑这些产品的底层系统:L5轻卡平台、电驱系统效率可达95.7%,整车风阻降低28%、降重15%、降耗20%,一年节电4000度;爱易科三电模块智能调配能耗与动力,把一辆车跑出的每一公里,都变成一笔“确定能赚的账”。
也正因为如此,福田在这场发布会上一直在强调,一年能省多少钱,一年能多挣多少钱。如果说过去商用车行业靠的是谁能卷价格、谁能拼补贴,那接下来真正的竞争将是:谁能用技术手段,把使用者的边际成本降到一个可持续的盈利区间。
这场发布会结束后,我们跟一些到场的经销商伙伴也进行了简单的沟通,也得知,商用车的客户已经开始按场景、按车型、按线路,精算每公里的盈亏临界点了。
福田汽车重卡欧曼大v聊车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