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看完一小战士来信,热泪盈眶地说:快让他来见我。
已是四野参谋长的邓华收到一封从湖南郴州寄来的信,信件寄件人是村里的老支书,内容只有简短几行,青娥同志于上月病逝,临终前托我代笔,望华同志保重身体,革命事业为重。 邓华放下公务,立即启程回乡,这是他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回家探亲。
火车在郴州站停靠时,月台上聚集了不少乡亲,他们听说村里出了个大官回来,都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邓将军,但邓华只是匆匆点头致意,便直奔村里的老屋。
老屋已经破败不堪,堂屋里的八仙桌上摆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女子梳着齐耳短发,眼神坚毅,正是他的妻子邱青娥。
邻居王婶见邓华回来,赶忙过来搭话,她告诉邓华,青娥这些年一直在村里做妇女工作,教妇女们识字、做军鞋、筹集军粮。即使后来身体不好,也坚持每周去县里开会。
邓华奉父母之命与邱青娥成婚,当时的邱青娥还是个裹小脚的传统女子,只会纺线织布,婚后第二年,邓华便离家去长沙求学,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每次邓华回家,都会给妻子带一些进步书籍,起初邱青娥连字都不认识几个,但她硬是让村里的老秀才教她读书识字,慢慢地,她开始读《妇女解放》《新青年》这些进步刊物。
郴州成立妇女联合会,需要招募一批识字的妇女干部,邱青娥主动报名参加,成为县妇联的骨干成员,那一年,她毅然剪掉了缠足布,迈着小碎步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王婶回忆说,青娥刚参加妇联工作时,经常挨家挨户动员妇女参加识字班,有些保守的婆婆不让儿媳妇出门,青娥就直接找上门去做思想工作,她总是说,女人也要有文化,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红军长征后,白色恐怖笼罩着郴州,县妇联被迫解散,但邱青娥并没有停止活动。
她暗中联系进步妇女,为地下党传递消息、筹集资金,有一次差点被保安团抓住,幸亏提前得到消息才躲过一劫。
抗战期间,邱青娥重新活跃在妇女工作第一线,她组织妇女们做军鞋、军袜,为前线将士募集棉衣。
解放战争最激烈的时候,邱青娥已经怀孕,但仍然坚持工作,她拖着笨重的身体,组织妇女们为解放军筹集粮食、照顾伤员。
村里的老人说,青娥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见邓华一面,她经常对人说:"我这个当妻子的,什么都帮不上他,只能在后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邱青娥开始频繁咳血,但她坚持不去城里看病,说是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县卫生所的医生主动上门诊治。
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邱青娥还在病床上为村里的妇女们缝补衣服、编草鞋,她对前来探望的妇联干部说:"我这辈子能嫁给华同志,能为革命做点事情,已经很满足了。"
临终前,邱青娥委托村支书给邓华写信,她在信中只字未提自己的病情,只是叮嘱丈夫注意身体,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他安心工作。
邓华看完信件,在老屋里静坐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他来到村后的小山坡,那里有一座新修的坟茔,墓碑上刻着"革命烈士邱青娥之墓"几个大字。
村支书告诉邓华,县里原本要给青娥办追悼会,但她生前交代过,不要铺张浪费,简单下葬就行,她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称不上什么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