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齐母病逝。齐白石让27岁的李苦禅画了猪和鸭子予备烧掉祭祀母亲;谁知在齐

风城春史呀 2025-07-28 15:16:43

1926年齐母病逝。齐白石让27岁的李苦禅画了猪和鸭子予备烧掉祭祀母亲;谁知在齐去世后,在他锁的大木箱底发现了这幅画,当时非但没烧,齐还题了长跋,视为至宝珍藏

1926年的冬天,北京城飘着细雪,58岁的齐白石握着那封湘潭来的电报,手指微微发抖。电报上只有六个字:"母病逝,速归"。

窗外的炮声时远时近,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正在城外激战,京汉铁路早已中断,他盯着院子里那株枯梅,突然想起母亲最爱看他画的梅花。

屋里冷得像冰窖,炉子早就熄了,齐白石把电报折成小方块塞进袖口,转身时碰倒了笔洗。墨汁泼在未完成的虾戏图上,几只墨虾在污渍里挣扎。

弟子们躲在厢房不敢出声,他们知道师父最忌讳两件事:别人动他的画,还有提及他的母亲,二十七岁的李苦禅蹲在廊下熬药,药罐子咕嘟咕嘟冒着泡,苦味飘满整个跨院。

三天后,李苦禅端着粥推开书房门,看见师父正用裁纸刀削炭笔,地上散落着几十张废稿,画的都是同样场景,湘潭老屋的堂前,香案上该摆三牲供品。

齐白石突然说:"苦禅,你画幅猪鸭图吧。"年轻的画家手一抖,粥碗差点打翻,在那个年代,让学生代笔祭祀画是破天荒的事,更何况齐白石向来最重规矩。

李苦禅连夜在库房找出生宣,用的是齐白石最舍不得的那刀乾隆年间的老纸,他画得满头大汗,猪的尾巴改了七遍,鸭子的蹼始终觉得不够灵动。

天亮交稿时,齐白石盯着画上憨态可掬的猪崽和歪脖鸭子,突然抓起毛笔在空白处题了首《思母谣》。

墨迹未干,老人就把画卷起来塞进灶膛,可火镰打了三次都没点燃,最终那幅画被锁进樟木箱最底层,箱盖上压着母亲当年给他缝的蓝布包袱。

四十年后,中央美院整理齐白石遗物时,在积满灰尘的箱底发现了这幅《猪鸭图》,泛黄的宣纸上除了李苦禅稚嫩的笔触,还有齐白石晚年补题的跋文:"此幅系苦禅廿七岁所作,本欲焚化祭母,终不忍弃。

今观之,彼时笔弱而气壮,墨浅而情深,胜我暮年之作多矣。"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冬夜,老人或许在烟火气与墨香中找到了另一种尽孝的方式,把对母亲的思念转化为对后辈的提携。

李苦禅后来成为大写意花鸟画宗师,他笔下的鹰总带着湘潭乡野的浑朴之气,就像那幅差点被烧掉的画里,藏着齐家老太太最爱的乡土味道。

艺术史学者最近在故宫档案中发现,齐白石其实悄悄临摹过弟子的《猪鸭图》,那幅摹本现在价值连城,可老人始终没让任何人知道。

就像他每年母亲忌日都要画的《紫藤鹩哥》,永远留着右上角那块空白,那是湘潭老宅天井的位置,母亲总坐在那里纳鞋底,有些思念不必烧给黄土,笔墨自会带着温度穿越时空。

0 阅读:5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