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收到一条信息,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故人发来的。大概周日晚上他参加一个宴会,席间几个人我们都认识,不知道怎么就提到了我。 我看着那条长长的信息,写出的回复终究还是删除了。 内心有微微的震颤,但更多的是释然。 晚风吹拂着窗纱,像它有一个心意,被我发现了,也懂得了,如此若即若离,又如此孤独悠然。 到了一定的年纪,变得沉默。表达的欲望降低,就想着静静的看世界,岁月好不好,最终都会静下来。 走到如今,失去过很多。有过挂念,但从不觉得可惜。人生本就是在做减法,既然有各自要走的路,那么,再多纠结也是无所裨益。 人这一生,辗转几十载,总有一些路是需要自己走的,一个人体会孤独,一个人领略悲伤,一个人分享欢愉,一个人感受光芒。要学会习惯身边的过客匆匆。 只有那抹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如雁羽般轻轻落在心尖,在每一个月明的夜里,泛起微凉的涟漪。 在很多人看来,我是离群索居,缺乏社交。对于我,只不过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喜欢这种渐无渐有的疏离感,正是如此才能远离社交关系的疲惫,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独处而不合群的状态之中,找到更多的时间,找到更多的方法,重新调整自己。 有人说,你太坚强了。其实,我没有那么坚强,我有非常懦弱胆小的一面,还好我会利用这样的性格来审视自己。 我并没有封闭自己,回避和大家交流。独处是为了修养内心,给自己一个平衡,既不过度回避,也不消耗自己,适时抽离,回归本心。 浮云一别,流水经年。 时光是最不堪数的。走过的路,看过的云,淌过的河,遇见的人,回首看,都不过是那个风雪夜归人而已。 原来,最长的的漂泊,不是山水迢递,而是把归期一定再定,却终未踏上归途。 天地之大,江湖之远,红尘路上,有人一步一回头,有人一去不复返。 一枕南柯,此身天地。 天光已经大亮,拉开窗纱,靠在床头看窗外的天,变换的云。 人在早上的时候,意志力是最强的。心地明澈,宛如新生。 昨晚的胡思乱想,仿佛某个梦,都消散在熹微的晨光中,如这世界般,清新又清净。 虽然高楼重重,但住得高的缘故,视野还是很开阔的。即便躺在床上,也能看见起伏的山峦。 感觉只有在夏天,才能充分体会到风起云涌中的"云涌"的感觉。 是的。 夏天的云是具象的,立体的,像地壳的运动,一层层堆积,一点点形成高山,湖泊,然后又散开,变薄,变淡…… 有时仓促,有时缓慢,有时明亮,有时黯淡,很像我们忙忙碌碌的这一生。 时间是流水一样的,谁也没有办法阻止它向前淙淙流淌。 过去事终究是过去事。 我对过往的一切一直无法忘怀。幸好不沉溺,偶尔想想也就罢了。 当下的我,生活得很好。我在慢慢理解和接受生活的改变,也一点点包容和宽恕了自己。我已经和自己相处两不厌,时光慢慢移动,就想让接下来的日子少点风雨,多点安定,一直这么生活下去。 早晨下了一场小雨。 细雨绵绵,落在园子里,在树木花草上面挂一层晶莹的露珠。 雾气濯濯,远处的山岭朦朦胧胧。所有的树木,绿的新鲜,绿的可爱。 一会儿雨就停了。云层很厚,风很凉,空气清新怡人。 昨天用一天时间看完了《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打动我的有两点: 从这本书中,能看出黑塞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推崇。克林索尔是黑塞的化身,他身上有明显的李白气质,每天狂喝葡萄酒、画向日葵,还和虚构的李白、杜甫一起聊人生,把死亡和艺术搅和成一锅五彩斑斓的迷幻汤。 另外,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以前不认识的黑塞: 他也会和我们一样,喜欢抱怨为什么每天要起床,吃饭,还要继续生存下去?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不早早结束这一切呢?哈哈,有趣。 他说:接受所有这一切,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试图掩饰。我只求一个人清净、自由地读书和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此外便无所需求了。 这段话直击我的内心。 我也想清静、自由地生活,可以每天运动读书,睡好觉吃好饭。尽情吸取自由、空气、阳光,享受孤独和工作的乐趣。 之前,我以为莫名的情绪变化可能和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原来作为男人的黑塞也会有这样的时候。 他的文字,敏感细腻,适合抑郁症朋友们看。 生活不就是如此吗?痛苦的疲惫、苦涩的顺从、自我的不满……一切都变得如此不确定,可又有那么一些时日,不知为何情绪高涨对生活又充满希望,于是看到那些伤痕,一边觉得我真棒,熬过来了。 痛苦时而穿过我,而我也会穿过痛苦。有阴影的地方,亦有光。 正如他在《我走入宁静蔚蓝的日子》中写道: 人生苦短,我们却费尽思量, 无所不用其极地丑化生命, 让生命更为复杂。 仅有的好时光,仅有的温暖夏日与夏夜, 我们当尽情享受。 玫瑰花及紫藤已开开落落了两回; 白日渐短,每个树林、每片叶子都带着惆怅,轻叹着美景易逝。 亲爱的朋友们,一切悉听尊便,但无论如何,请切记:人生苦短。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人的圈子很重要儿子的四个同学来家里玩,加上儿子,五个清清瘦瘦的男孩。我多嘴问了
【39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