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单干不好的,完全可以组织起来搞集体化,整天看着别人嫉妒红眼病,就说这不好那不好,你自己干集体化搞出个名堂来给大家看看,就算你可以拿南街村说事,你也搞个南街村出来看看,别找借口说国家不让,人家南街村可以,你为啥不敢? 咱说句实在话,现在网上一提“单干”“集体化”,总能吵得不可开交。有人看别人单干赚了钱,就说“还是集体好,人多力量大”;有人瞧着集体项目亏了本,又骂“单干才是正道,集体就是吃大锅饭”。其实这事儿真没那么绝对,咱们得先把账算明白——啥是单干?啥是集体化?搁现在这世道,这两样儿都跟过去不一样了。 先说说旧社会那会儿的单干。我听村里八十多岁的老爷子讲过,他年轻那会儿,家里几亩薄田,遇上旱涝灾害,颗粒无收还得借粮,利滚利利滚利,最后只能卖地、卖房子,穷得连盐都吃不上。那时候的单干,是真没办法,没农机、没技术、没销路,一个人扛着全家老小的命,跟在大自然面前“赌运气”差不多。解放后搞集体化,虽说刚开始也走过弯路,但修水库、建学堂、办合作社,至少让大伙儿有了“拧成一股绳”的底气——你家缺种子我家凑,你家劳力少我家帮,总比过去单打独斗强。 有人说“国家不让搞集体化”,这可真是冤枉政策了。现在各地不都有合作社吗?有的搞土地托管,帮留守老人种地;有的联合起来打品牌,把农产品卖到大城市;还有的搞乡村旅游,带动全村吃上“旅游饭”。这些不都是集体化的新形式?政策从来没说“不让集体干”,只是不鼓励“一刀切”——你得有本事把人聚拢,有本事让大伙儿信服,有本事把产业做起来,光在那儿骂单干“没出息”,自己却连个合作社都组织不起来,这算啥本事? 再说那些单干的农民,真就没出路了?我表舅家在邻县,前几年流转了百八十亩地,专门种有机蔬菜,跟超市签了长期合同,去年净赚了三十多万。他跟我说:“集体化是好,但我也得先让自己‘活’起来啊!我有技术、有销路,自己干比跟着别人混强。”你说这是单干的问题?我看是个人本事的问题——你要是像他那样肯琢磨、肯吃苦,单干也能闯出一片天;你要是只会抱怨、只会眼红,就算真让你搞集体化,说不定也得闹得鸡飞狗跳。 现在农村的情况就像一桌菜,有人爱吃红烧肉(单干),有人爱吃清蒸鱼(集体化),还有人爱吃火锅(合作经营)。国家给的是“厨房”和“调料”,至于做啥菜、咋做,还得看各家各户的手艺和胃口。你非说“红烧肉不好,就得吃清蒸鱼”,这不是抬杠吗?真有本事的人,不管单干还是集体,都能做出让大伙儿叫好的“硬菜”。 咱老百姓要的是啥?不就是日子越过越踏实,兜里越来越鼓乎?不管是单干还是集体化,能让农民增收、农村变美、农业变强的路,就是好路。与其在网上争得面红耳赤,不如走出去看看——去问问种大棚的老张头咋算账,去瞅瞅搞合作社的李大姐咋带人,再去南街村转转人家咋管理。眼见为实,比啥都强。
现在网民不好忽悠了
【2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