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51岁马皇后病入膏肓拒绝服药,朱元璋气急痛骂:“你死了,咱多的是女人

历史阅读者 2025-07-28 09:40:05

1382年,51岁马皇后病入膏肓拒绝服药,朱元璋气急痛骂:“你死了,咱多的是女人立后!”马皇后毫不生气,平静卧于病榻,几天后便与世长辞,而朱元璋余生16年里都未再立过后。

1382年,大明开国皇后马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51岁,病重卧床,却态度坚决地拒绝服药,甚至连太医的劝说都不听。这件事不仅让身边人困惑,也把朱元璋气得暴跳如雷。他对着病榻上的马皇后怒骂:“你死了,咱多的是女人立后!”这话听着挺狠,可马皇后却一点没生气,依然平静如水,几天后便撒手人寰。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朱元璋之后16年都没再立过皇后。 马皇后拒绝服药,不是一时任性,而是她性格和处境的真实写照。她出身普通人家,跟着朱元璋从草根打到皇宫,经历过战乱、饥荒,啥苦没吃过?史书上说她仁爱节俭,连宫里的妃子生病她都亲自照顾,连药都舍不得自己多用。这种人,怎么可能随便浪费药?可这次,她病得连床都下不了,却死活不吃药。有人猜,她是觉得自己病没救了,不想浪费资源,毕竟那时候药材珍贵,大明刚建国没多久,国库也不富裕。她可能是想把药留给更有需要的人,这种想法跟她一贯的作风挺搭。

还有一种说法,马皇后是故意不治。她跟朱元璋风风雨雨几十年,太知道他的脾气了。朱元璋那会儿正忙着收拾功臣,开国元勋一个个被他弄得提心吊胆。马皇后在世时,没少劝他手下留情。她要是走了,谁还能管住这头“猛虎”?拒绝服药,或许是她用最后的方式提醒朱元璋:别太狠,别失了人心。这想法听着有点玄乎,但想想她那聪明劲儿,也不是没可能。 朱元璋听到马皇后不吃药,气得当场开骂:“你死了,咱多的是女人立后!”这话听着像气话,可细品又不像单纯发火。朱元璋啥人啊?打江山那会儿,他跟马皇后是真患难夫妻。史书里说他年轻时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上,是马皇后省下自己的口粮给他吃,才撑过最难的日子。 后来当了皇帝,他杀功臣眼都不眨,可对马皇后却一直敬重,连她劝政事都听。马皇后病重,他不可能真不在乎。朱元璋是个控制欲特别强的人,眼看着马皇后病成那样还不听话,他急得没招了,才说出这种话。结果马皇后没生气,反而平静接受,几天后就去世了。这反应,反而让朱元璋更慌了。

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没按他骂的那样“多的是女人立后”,而是16年都没再立皇后。这在古代皇帝里挺少见,毕竟后宫佳丽三千,立个新皇后多正常。可朱元璋偏不。他甚至下令,马皇后葬礼得按最高规格办,还亲自写了悼文,把她夸得天上地下少有。那16年,他脾气越来越暴躁,杀的人越来越多,可提到马皇后,总是满口称赞。这到底是为啥? 首先,马皇后对他太重要了。她不光是老婆,还是战友、军师。朱元璋打天下时,马皇后帮他出主意,安抚将士,连军队后勤都管得井井有条。皇帝登基后,她又当“刹车”,劝他别滥杀,别太独断。史书里记载,她死前还叮嘱朱元璋要宽厚待人。这样的女人,哪是随便找个妃子就能顶上的?朱元璋不立后,可能是觉得没人配得上她的位置。 其次,朱元璋可能也有愧疚。马皇后去世那年,他正大开杀戒,胡惟庸案刚开始,牵连了好几万人。马皇后活着时,没少劝他收手,可他没全听。她一走,他再没人管,杀得更狠了。晚年他常梦到马皇后,甚至觉得自己对不起她。不立后,或许是他对马皇后的一种“补偿”,也是对自己良心的一种交代。

说起马皇后的仁爱,那真是实打实的接地气。她不像有些皇后高高在上,她是真干实事。宫里妃子生病,她亲自熬药送去;灾年粮食不够,她带头省吃俭用,连自己的衣服都补了又补。朱元璋脾气火爆,动不动就发飙,她就站出来当和事佬,连大臣都感激她。她还不爱揽权,后宫的事管得少,政事上只劝不争。这种低调又靠谱的作风,让她在大臣和百姓里口碑特别好。 她拒绝服药这事,也能看出她的仁爱。她可能觉得自己这条命不值啥药了,宁可让资源留给别人。这种想法在今天看可能有点傻,但在那个年代,真挺让人佩服的。 朱元璋余生不立后,表面看是感情的事,实际也有政治考量。马皇后死后,他把她立的太子朱标看得跟命根子似的。朱标是马皇后生的,性格温和,跟她很像。朱元璋不立后,可能也是想保住朱标的地位,避免新皇后生子闹出继位纠纷。再加上他晚年疑心重,后宫那些妃子他压根不信任,哪敢随便抬一个当皇后? 他跟马皇后从苦日子熬到富贵,几十年的感情不是说着玩的。史书里说他晚年常念叨马皇后,连做梦都梦到她跟自己唠叨国事。这份念想,也让他宁可空着后位,也不愿随便找人填上。

0 阅读:161

猜你喜欢

历史阅读者

历史阅读者

欢迎关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