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中国可要栽个大跟头,把本全赔光了!”面对中国斥巨资买下卡沙甘油田的独家开采权的举动,美国却同各国嘲笑中国此举。 当年壳牌、埃克森美孚这些国际巨头在卡沙甘油田折戟沉沙时,估计怎么也想不到,中国不仅接下了这个 “烫手山芋”,还把它变成了能源合作的典范。那些嘲笑中国 “赔本” 的声音,根本没看懂这里面的门道。 卡沙甘油田的难,难在三个地方:零下 40 度的极寒、7000 米的超深油藏,还有硫化氢毒气和复杂地质条件。当年西方公司光前期勘探就砸了 500 亿美元,结果设备冻裂、管道腐蚀,开采成本高到离谱,最后只能灰溜溜退场。但他们没想到,中国玩的是 “长线思维”。 先说技术攻坚。中国工程师针对极寒气候,研发出特种破冰船和抗冻设备,让机器在零下 40 度也能稳定运转;面对超深油藏,自主研发的 12000 米自动化钻机直接把钻探能力提升到全球顶尖水平,深地塔科 1 井更是创下万米深井纪录。硫化氢毒气?中国团队设计出全封闭循环系统,把有毒气体转化为硫磺副产品,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还能额外创收。 再说成本控制。西方公司习惯了 “高价外包”,但中国基建团队自带 “全产业链” 能力。从钻井平台到输油管道,从炼油厂到配套港口,全部实现国产化供应。就拿中哈石油管道来说,这条 2800 公里的能源动脉,中国不仅承担了大部分建设,还通过技术优化把运输成本降低了 30%。现在卡沙甘油田每天产出 30 万桶原油,毛利稳稳超过 1 亿元,再加上天然气和硫磺的收益,前期投入早就开始回本了。 更关键的是战略布局。中国拿下卡沙甘油田,不只是为了石油,更是为了打通中亚能源通道。通过中哈俄三国能源合作,中国构建起 “陆上能源走廊”,彻底打破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这种战略眼光,岂是那些只算眼前账的西方公司能看懂的? 现在卡沙甘油田累计产油突破 10 亿桶,一期工程年产 1800 万吨原油的能力已经形成。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去年亲自点赞:“中国让沉睡的黑金苏醒,更带动了整个里海地区的经济繁荣。” 那些曾经嘲笑中国的国家,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哈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从石油开采到新能源开发,从基础设施到技术输出,中国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真正的大国博弈,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式的战略耐力。
“这回中国可要栽个大跟头,把本全赔光了!”面对中国斥巨资买下卡沙甘油田的独家开采
国际深析者
2025-07-28 09:32: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