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为什么不喜欢林徽因?冰心在抗战最艰难时,为了睡一张席梦思大床垫,动用军车把它从昆明运到重庆,而战时的军车和汽油是多么紧缺!林徽因却在病得命悬一线时,拒绝到国外避难,誓与民族共存亡! 冰心和林徽因,这两位民国才女,渊源可深了。她俩都是福州老乡,家底儿都厚实,丈夫吴文藻和梁思成还是清华的同窗好友。按理说,这关系铁板钉钉,成不了闺蜜,至少也得是时常走动的世交吧? 可现实呢,大家总爱说冰心嫉妒林徽因。 林徽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顶配白富美”。论长相,那是公认的漂亮,气质绝佳;论才情,写诗、作文、搞建筑,样样拔尖。 而冰心呢,才女是真才女,但要说容貌,连作家苏青都忍不住吐槽,说看了她的照片,再读她那些卖弄女性美的文字,就有点儿读不下去了。这话虽然刻薄,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 还有人说,冰心看不惯林徽因的感情生活。 冰心和丈夫吴文藻,那是一辈子“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典范,没半点绯闻。可林徽因身边,总围着几个大名鼎鼎的男人:诗人徐志摩为她痴狂,哲学家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在一些传统眼光看来,这简直是“不清白”。 但你要真去了解林徽因,会发现她边界感很强。她很早就理智地拒绝了已有家室的徐志摩,和金岳霖也始终是坦荡的挚友。她只是更像个西方派的知识女性,喜欢思想的碰撞,享受智慧的交流。 这就要说到那个著名的“太太的客厅”了。林徽因家是当时北平最牛的文化沙龙,胡适、沈从文、金岳霖这些大师都是常客,大家聚在一起,聊文学、谈艺术,火花四溅,而林徽因永远是中心。可就在1933年,冰心在报纸上发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明眼人一看,这不就是在内涵林徽因嘛!文里那个太太,虚荣、做作,周旋于男人之间。 这下可把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给气着了。林徽因是什么性格?她没吵没闹,也没写文章回骂,而是托人给冰心送去一坛山西老陈醋。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您这是吃醋了。 这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后来冰心晚年解释说,她写的其实是陆小曼。但不管写的是谁,这事儿都成了她俩关系破裂的标志性事件。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文人间的笔墨官司、女人间的小心眼,那到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两人的选择,才真正显现出她们精神世界的天壤之别。 1940年,抗战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冰心一家要从昆明迁到重庆。当时是什么光景?大后方物资极度匮乏,军火、药品、粮食,哪一样不是靠着滇缅公路那条“死亡之路”艰难运输?汽油比金子还贵,军车是用来保家卫国的。 可冰心这位大小姐,从小优渥惯了,吃不得苦。她觉得重庆的床太硬,睡不惯,怎么办呢?她竟然动用了关系,让一辆宝贵的军用卡车,拉着她那张巨大的席梦思床垫,千里迢迢地从昆明运到了重庆。 这件事,在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林徽因当时也在昆明,贫病交加,她听闻此事,气愤又鄙夷。她在给好友费慰梅的信里,用嘲讽的口吻写道:我的朋友要坐飞机去重庆当官了,她的家当用一辆靠关系搞来的卡车运走。而我们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汽油限制,只能在泥泞的路上步行。我想,她对我们国家可真是太“有价值”了! 她们之间的矛盾,早已不是文人相轻,而是价值观的根本对立。 那么,同一时期的林徽因在做什么呢? 她没有去后方享福,更没有动用任何特权。当时,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构建筑,要看,只能去日本奈良。”林徽因和梁思成偏不信这个邪。他们拖着病体,带着孩子,在中国的穷乡僻壤间颠沛流离。 从1930年到1945年,整整15年,他们走了15个省,190多个县,靠着一双脚,实地考察了2738处古建筑。那时候没有GPS,没有便利的交通,全凭着地图和双腿。 为了测绘一个数据,林徽因一个大家闺秀,穿着粗布衣裳,像个民工一样爬上几层楼高的房梁。为了看清应县木塔的结构,她冒着生命危险攀爬。留下的那张工作照,今天看着都让人心惊。 他们的生活苦到什么地步?在四川李庄的时候,林徽因肺病严重,咳血不止,几乎是命悬一线。即便如此,当朋友劝他们去美国治疗和避难时,林徽因却断然拒绝了。她说:“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不能离开她。如果我非要死在刺刀下,我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林家的男人,是用生命在践行这份承诺。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林恒,是空军飞行员,1941年在成都上空与日机激战,血洒长空,年仅23岁。林徽因一直保留着一块弟弟殉国时飞机上的残骸。 林徽因追求的,是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延续文化的血脉,是知识分子在炮火中的风骨与担当。而冰心,她更在意的是个人生活的安稳与体面。 可惜的是,后来的人们,总爱津津乐道于她的风花雪月,却常常忽略了她在山西的尘土里、在李庄的病榻上,为这个国家所做的一切。 冰心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活得长。她活到了99岁,熬走了几乎所有同时代的人。当她晚年再去评价往事时,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反驳她了。
冰心为什么不喜欢林徽因?冰心在抗战最艰难时,为了睡一张席梦思大床垫,动用军车把它
历史脑洞
2025-07-28 09:27: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