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郭婉莹难产住院,丈夫吴毓骧却跑到寡妇家里过夜。出院后,郭婉莹精心收拾一番来到寡妇家中,看着厮混在一起的两人,郭婉莹只是淡淡地说道:“我来接你回家......”心怀愧疚的吴毓骧,赶紧收拾好衣物,灰溜溜的跟着郭婉莹回家去了。这位上海永安百货的四小姐,用她的大度和睿智轻松化解了一场家庭危机。
郭婉莹1909年出生在澳大利亚悉尼,家里是当地华人圈子里数得上号的人物。她爹郭标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华人领袖关系好得很,还跟她大伯郭乐一块儿在上海搞起了永安百货。那时候永安百货可是上海滩的地标,郭家靠这个赚得盆满钵满。1915年,孙中山一号召,郭标就带着全家回国,6岁的郭婉莹跟着到了上海,住进了南京路的东亚酒店。小时候家里常来大人物,像宋子文这样的,她听着这些人的聊天,眼界自然就宽了,气质也慢慢养得挺优雅。 1920年,她进了上海中西女塾,这学校是美国教会办的贵族女校,规矩严得很,出来的学生里有宋氏姐妹和张爱玲这样的牛人。她在那儿学了不少东西,音乐、科学、英语、体育样样不落,还得懂宴会礼仪,连《资本论》这样的英文书都啃过。学校教她要独立,要有修养,这对她后来的性格影响挺大。1928年毕业时,她得面对家里安排的婚事和自己的想法,这也成了她人生第一个大转折。 她爹给她挑了个北京的富家子弟叫艾尔伯德,这家伙从美国回来,送了她一双玻璃丝袜,说能穿一年。郭婉莹一听就觉得没劲,她想要的是浪漫和学问,不是这种实用主义的东西。于是她果断跟家里说不干,要自己选路。
艾尔伯德不甘心,在火车站堵她,甚至掏出手枪威胁她。她一点没慌,冷静地劝他:“杀了我也没用,你要是毁了自己才真啥都没了。”这胆量和脑子,让她顺利脱身,跑去燕京大学学心理学。 在北京,她认识了吴毓骧。这家伙是福州林则徐的后人,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学的是电机工程和工商管理,长得帅又会说话,挺招人喜欢。俩人在学校活动上熟了,吴毓骧的才华把她吸引住了。1934年,她毕业后不顾家里反对,跟吴毓骧结了婚,婚礼办得挺气派,开了200桌。刚结婚那会儿,俩人日子过得还挺甜蜜,外人再怎么看不上也没影响他们。 到了1943年,上海还在打仗,郭婉莹怀孕生孩子时难产,进了医院。她一个人撑着,疼得要命,吴毓骧却没在身边陪着。结果呢,这家伙跑去一个寡妇家里过夜了。那寡妇还是郭婉莹的老朋友,早就看上了吴毓骧。消息传到医院,她没发火也没闹,忍着等身体好起来。 出院后,她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亲自去了寡妇家。到了那儿,她看到吴毓骧跟寡妇在一块儿,气氛挺尴尬。她没多说啥,就淡淡一句“我来接你回家”。吴毓骧一听,脸都挂不住了,赶紧收拾东西,低着头跟她走了。这事儿就这么平了,她没撕破脸,也没让家里散了,靠的就是这份大度和脑子。
抗战结束了,上海经济烂得不行,吴毓骧的工作也没了,家里日子一下子紧巴巴的。郭婉莹没端着大小姐架子,开了一家小服装店。每天早起裁衣服,晚上缝旗袍,招呼客人还得赔笑脸。吴毓骧呢,倒好,迷上了赌钱,把家里的钱输光了才回来。她没骂他也没埋怨,默默扛着家里的担子。 后来吴毓骧跟德国商人搭上了线,做医疗器械的生意,跑来跑去谈合同,慢慢有了起色。郭婉莹这才松了口气,日子好歹稳定了点。可没几年,1957年吴毓骧因为别的事进了监狱,她也被下放到农村,生活又跌回了谷底。 在农村,她住的房子破得不行,屋顶漏雨,窗户也挡不住风。她得自己挑水种菜,手上全是茧子,但她还是尽量把自己收拾得干净体面。村里人看她这派头都觉得稀奇,她就笑笑,没啥怨言,还能让周围的人跟着乐呵起来。 晚年她回了上海,在硅酸盐研究所教英语。课堂上她讲得清楚,学生都爱听。她一个人住,家里放着老茶具和书,每天喝喝茶看看书,日子过得挺安静。儿女想接她出国,她不肯,就想留在老地方。1998年,她89岁去世,走前把遗体捐给了医学研究,挺无私的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