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实力较弱的欧洲接受美国最不糟糕的贸易协议】
伦敦(路透社)——最终,欧洲发现自己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无法让唐纳德·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按照其条件达成贸易协议,因此只能接受一项勉强可以接受的协议——尽管这项协议明显偏向美国。
因此,周日达成的15%全面关税协议,是在数月僵持之后的现实检验,它揭示了27国欧盟成为能够与美国或中国相抗衡的经济大国的雄心壮志。
鉴于欧盟长期以来一直自视为出口超级大国以及基于规则的商业的捍卫者,这种“冷水澡”显得更加刺骨,这既是为了自身的软实力,也是为了全球经济的整体利益。
当然,即将实施的新关税,比特朗普威胁要在几天内实施的30%“互惠”关税要容易接受得多。
尽管它应该能确保欧洲避免陷入衰退,但可能会让其经济陷入停滞:它介于欧洲央行上个月预测的两种关税情景之间,这两种情景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0.5%到0.9%,而如果在没有贸易紧张局势的环境下,经济增长率将略高于1%。
然而,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在特朗普2.0时代之前几个月几乎难以想象的着陆点,当时欧盟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可以指望美国的关税平均在1.5%左右。
即便在5月英国与美国达成10%的基础关税协议时,欧盟官员仍坚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并且——确信该集团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与特朗普对抗——推动达成“零对零”关税协议。
经过几周与美国同行的无果而终的谈判,欧洲人接受了10%是他们能得到的最好结果,并且又过了几周,他们才接受了与美国上周与日本达成的相同的15%基础关税。
“欧盟的影响力并不比美国更强,特朗普政府也没有急于求成。”一位欧洲首都的高级官员说,他在上周的谈判接近达成15%的水平时被简要通报了相关情况。
该官员和其他人指出,欧洲出口导向型企业施加的压力促使达成协议,从而缓解从芬兰的诺基亚到瑞典钢铁制造商SSAB等企业开始感受到的不确定性。
“我们拿到的是一手烂牌。在当前情况下,这个协议是我们能打出的最好牌。”一位欧盟外交官说,“最近几个月清楚地表明,全球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对欧洲企业有多大的破坏性。”
接下来怎么办?
这种不平衡——或者贸易谈判者所说的“不对称性”——在最终协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预计欧盟将取消任何报复措施,并在现有条件下对美国商品保持开放,而且它还承诺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目前,这一时间框架尚未明确,协议的其他细节也尚未确定。
随着谈判的展开,欧盟得出结论,认为其在全面对抗中将损失更多。
它威胁要采取的报复性措施总计约930亿欧元,不到其对美商品贸易顺差近2000亿欧元的一半。
诚然,越来越多的欧盟首都也准备采取广泛的反胁迫措施,这将使该集团能够针对美国去年在服务贸易中拥有的约750亿美元顺差。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明确的多数意见支持针对美国的数字服务,欧洲公民享受这些服务,而本土替代品却寥寥无几——从奈飞(Netflix)到优步(Uber)再到微软云服务。
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会促使欧洲领导人加快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口惠而实不至的经济改革和贸易伙伴多样化,而这些改革和多样化一直受到国家分歧的阻碍。
德国批发和出口协会(BGA)将该协议描述为一项痛苦的妥协,对许多成员来说是一个“生存威胁”,并表示现在是欧洲减少对其最大贸易伙伴依赖的时候了。
“让我们把过去的几个月当作一个警钟。”BGA主席迪尔克·扬杜拉(Dirk Jandura)说,“欧洲现在必须为未来进行战略准备——我们需要与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