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傅崇碧想回趟老家。四川通江的乡亲们听说这消息,天天在村口盼着。可临出发,他却改了主意,叹口气说:“还是不回去了!” 这背后藏着啥故事? 1960 年 7 月的一个清晨,北京西山脚下的军事学院训练场。傅崇碧正带学员搞战术演练,突然一阵头晕。他晃了晃,赶紧扶住旁边的树干,豆大的汗珠顺着脸往下掉。 警卫员小李赶紧扶住他:“军长,您脸色不对,是不是不舒服?” 傅崇碧摆了摆手,想撑着继续指挥,转身时眼前一黑,“扑通” 一声摔在草丛里。 傅崇碧被紧急送进 301 医院。醒来时,主治医生吴阶平站在床头,拿着病历说:“傅军长,您肾脏上长了个拳头大的肿瘤,得赶紧手术。” 这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美军炮火都没皱过眉的将军,听完这话,靠在枕头上半天没出声。 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握着他的手,声音有点哽咽:“老傅,组织安排了最好的专家给你手术,你得挺住!铁原阻击战的英雄,不能在这儿倒下!” 傅崇碧勉强笑了笑:“司令员放心,当年在铁原,我带 63 军守了 13 天 13 夜,这次也不会认输。” 护士给他打镇痛针时,他看见妻子在病房外偷偷擦眼泪。 手术前一晚,傅崇碧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想起 1951 年的朝鲜战场。 当时美军集中 4 个机械化师,带着飞机大炮猛攻铁原。铁原一丢,志愿军处境就危险了。傅崇碧临危受命,带 63 军去阻击。他把 3 个师拆成 200 多个战斗单元,牢牢钉在各个山头。 “师长,敌人又上来了!” 通讯员的喊声被炮火盖过。傅崇碧抓起望远镜,见 189 师的阵地全是烟。 “告诉蔡长元,拼到最后一个人,也得守住种子山!” 他对着电台大喊。 突然,指挥所附近炸了一发炮弹,气浪把他掀倒在地。爬起来时,左手小拇指没了,血顺着袖子滴在作战地图上。 这场阻击战打得惨烈。63 军将士拼命抵抗,美军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大代价。打了 13 天 13 夜,总算完成任务,给志愿军主力转移争取了时间。 可这 13 天里,63 军伤亡超过 1.2 万人,好多都是傅崇碧从四川通江带出来的子弟兵。 手术后第三天,傅崇碧收到一封四川通江寄来的信。 信封泛黄,上面 “傅崇碧军长亲启” 几个字写得歪歪扭扭。他手抖着拆开,是老家老支书写的:“崇碧啊,乡亲们听说你要回来,天天在村口盼。当年你带走的 4.8 万人,现在就剩 4000 多了……” 看到这儿,傅崇碧的眼泪掉了下来,后面的字被泪水泡得看不清。 警卫员小李轻声说:“老傅,要不安排你回通江休养段时间?” 傅崇碧望着窗外,想起自己 17 岁那年。 当时他站在通江县城的老槐树下,给乡亲们讲革命道理。后来,他带 3 万多年轻人参加红军,可这些人大多死在了长征路上、抗日战场和朝鲜半岛。他摸了摸胸前的伤疤,那是 1933 年反 “围剿” 时留下的弹片伤。 1960 年 10 月的一个清晨,傅崇碧站在医院阳台上,望着西南方向。小李拿着电报跑过来:“军长,通江县政府来电,说组织了上千群众,准备在火车站接您。” 谁知,他背过身,声音哑得快听不见:“告诉他们,我不回去了。当年我带出去的子弟,大多没活着回来。我一个幸存者,哪有脸见他们的爹娘妻儿?” 小李愣了:“可军长,乡亲们都盼着您啊!” 傅崇碧突然提高声音:“盼我?他们盼的是自己的亲人!我傅崇碧有啥资格替那些烈士受欢呼?” 谁也没想到,这次跟死神擦肩,反倒成了傅崇碧生命的转机。在广州、海南疗养一阵后,他的身体居然好了。1961 年,他还当上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可对家乡的愧疚,一直像块石头压在他心上。 1990 年,傅崇碧躺在病床上,做了个让人没想到的决定:把一辈子攒的 20 万元,全捐给四川希望工程。 工作人员送捐款证书来时,84 岁的他手抖着说:“这是我欠通江父老的债,总算能还一点了。” 2001 年,他让儿子傅欣回了老家,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方,建了所 “崇碧希望小学”。 2003 年 1 月 17 日,傅崇碧将军走完了 87 年的人生路。临终前,他拉着儿子的手说:“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通江的乡亲们。要是有来生,我还当他们的县委书记,这次一定把所有子弟都安全带回家。” 傅崇碧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经了无数战火,为国家和人民立了大功。可他心里总惦记着家乡的乡亲,用一辈子的付出弥补遗憾。 他的故事,让人明白啥叫 “人民公仆”,也让我们看到英雄心里的柔软和担当。
现在网民不好忽悠了
【2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