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拍《父母爱情》时,让郭涛和梅婷最害怕的,不是剧中平平淡淡的爱情,也不是拍戏

不凡说娱乐 2025-07-27 13:54:05

当年,拍《父母爱情》时,让郭涛和梅婷最害怕的,不是剧中平平淡淡的爱情,也不是拍戏时的辛苦,而是一日三餐的吃饭。

《父母爱情》的片场,饭香刚飘起来,郭涛就头皮发麻——又是吃饭戏。五个 “孩子” 围着桌子坐成一圈,眼睛瞪得溜圆,筷子早就攥在手里,就等导演喊 “开始”。

梅婷悄悄碰了碰他的胳膊:“今天的菜闻着还行,就是不知道得吃几顿。” 话音刚落,导演的声音传来:“准备,第一镜!” 孩子们像脱缰的小马,筷子 “叮叮当当” 地往嘴里扒饭,没等郭涛和梅婷说上两句台词,一盘红烧肉就见了底。

“卡!孩子们慢点吃,留着点镜头。” 导演喊停时,郭涛看着空了一半的盘子,哭笑不得。

这已经是常态了——剧组的厨师手艺太好,孩子们一到饭点就像饿狼扑食,往往戏还没拍完,菜就被扫光。

后来导演没辙,让厨师故意把菜做得寡淡,可孩子们照样吃得香,倒是郭涛和梅婷遭了罪。

有场戏拍全家吃饺子,从早上拍到傍晚,整整六条。郭涛吃得直打饱嗝,胃里像揣了个热水袋,可镜头里还得装作 “真香”,夹起饺子时手都在抖。

梅婷更惨,她本来就不太爱吃面食,拍到第四条时,跑到角落干呕,回来还得对着镜头笑:“这饺子真好吃。”

收工后,郭涛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跟导演吐槽:“再拍吃饭戏,我就得带着健胃消食片上场了。” 导演乐了:“谁让你演的江德福吃饭那么香?观众就爱看这股子烟火气。”

这股子 “真”,藏在剧里的每个细节里。

江德福手上那块表,是道具组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表蒙子上的划痕都是真的,走时还不准,拍特写时得专人盯着,就怕它突然停了;

安杰家里的搪瓷缸子,印着 “为人民服务”,是从乡下老乡那收来的,边缘都磕出了豁口;就连海岛房子墙上的标语,都是请老木匠一笔一划刻上去的,太阳晒得褪了色,反而更像住了几十年的样子。

有次拍江德福看报纸的戏,道具师递过来一张 1955 年的《人民日报》,纸张脆得像树叶,郭涛不小心碰掉一角,心疼得赶紧用胶水粘好。

“这可不是道具,是真东西。” 道具师说,为了找这份报纸,他们跑了三个档案馆。

梅婷刚开始不理解,觉得 “观众又看不那么细”,直到拍一场安杰生气摔碗的戏。

那是个真瓷碗,她一怒之下砸在地上,清脆的碎裂声吓了她自己一跳,瞬间就入了戏——后来她才明白,真东西能逼出真情绪,就像那些不得不吃的饭,不得不接的台词,反而让 “安杰和江德福” 的日子,过得像隔壁老两口一样实在。

现在再看《父母爱情》里的吃饭戏,孩子们抢菜时的吵闹,江德福吧唧嘴的习惯,安杰嫌弃又无奈的眼神,全是没刻意设计的 “破绽”,却比任何精致的表演都动人。

就像生活本身,哪有那么多完美的镜头,不过是一家人围在桌前,吃着热乎饭,说着琐碎话,日子就这么慢慢过下去了。

郭涛后来在采访里说:“那些吃到撑的饭,没白吃。” 因为观众记住的,就是江德福家饭桌上的热气,是安杰递过去的那杯热茶——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细节,才是《父母爱情》最打动人的地方。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不凡说娱乐

不凡说娱乐

娱乐圈内事,一起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