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深圳一洗车行雇佣16名脑瘫儿患者洗车,三年收入高达120万,却给员工开几百的工资,网友直呼老板黑心,压榨残障人士,谁料,那些心智只有7、8岁的孩子却愿意不远万里投奔他,甚至称呼他为“爸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深圳罗湖,有一家名叫“喜憨儿”的洗车中心,它的特别之处,是16名洗车工,无一例外都是脑瘫孩子。 这本该是一个善举的标杆,谁知媒体曝光后,老板曹军等来的不是赞誉,而是铺天盖地的骂名。 起因是一张工资条,有人爆料,这些特殊员工的月薪只有区区几百元,而另一边,是这家店三年洗车三万台,按每台40元算,流水高达120万。 这笔账一算,网民瞬间炸了锅,认为这是打着慈善的幌子,明目张胆地压榨残障人士吗,一时间,“黑心老板”的帽子,就这么严严实实地扣在了曹军头上。 可真相,往往比键盘上的正义复杂,甚至残酷得多,2002年,曹军的独子出生,七个月后被确诊为脑瘫。 夫妻俩耗尽心力四处求医,但得到的回答都让两人寒心,最终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他们也曾试过将儿子送去普通幼儿园,但他听不懂指令,还会被同学欺负,最终只能退学回家。 曹军不甘心,他不想让儿子一辈子活在社会的怜悯和隔离中,他要为儿子,也为像他儿子一样的孩子们,蹚出一条能靠双手吃饭的路。 他考察了许多行业,最后锁定了洗车,这活儿工序相对简单,初期也不需要太多复杂的人际沟通。 2015年,他说服了几位有同样遭遇的家长,共同创办了“喜憨儿洗车中心”,他自己的儿子,也成了第一批员工。 然而,教这群孩子洗车,远比想象的要难,他们普遍记性差,情绪不稳,一个简单的动作,曹军得掰开了揉碎了,手把手教上千百遍。 更麻烦的是,很多孩子会大小便失禁,曹军和同事们就得跟在后面,为他们收拾、清洗、换衣服。 在这里,他哪里只是个老板,分明就是所有孩子的“曹爸爸”,为了弥补效率的不足,他搞起了“人海战术”,别人两三个人洗一台车,他们就五六个人一起上。 渐渐地,洗车中心步入正轨,也吸引了媒体的注意,然而,也正是这次爆红,引来了那场舆论风暴。 面对“压榨员工”的指控,曹军没有回避,他承认那一百二十万的流水和几百块的工资条都属实。 但他紧接着解释,这几百块只是最初的补贴,所有员工的吃住都由他承包,更重要的是,他还为每个人足额缴纳了“五险一金”。 这在很多普通小企业都难以做到,刨去高昂的店租、水电、远超同行的培训成本和几乎是全天候的生活照护成本,那一百二十万根本不是利润。 员工的家长们也站了出来,他们对工资没有丝毫异议,对他们而言,孩子能在这里找到价值,学会自理,这份收获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而最让质疑者沉默的,是曹军开这家店的真正目的,他讲述到,有一次,一位顾客洗完车后,吹毛求疵地四处找茬,想砍价。 搁在别的老板身上早就火了,可曹军却高兴得差点掉眼泪,当场给人家免了单。 因为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目标实现了,终于有人不再把这些孩子当成需要同情的“弱者”,而是把他们当成了提供对等服务的“正常洗车工”。 事实证明,曹军赌对了,这个曾被骂作“黑心”的模式,反而在全国开枝散叶。 到2022年,“喜憨儿洗车中心”已在各地开出28家分店,雇佣了超过400名特殊员工。 这些过去被认为无法融入社会的孩子,如今能骄傲地把工资寄回家,甚至开始憧憬结婚生子。 可曹军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正在筹划一个更大的目标:为这些“喜憨儿”建一座养老院。 这样,当他们的父母都老去后,这群孩子也能老有所依,体面终老。 从一个父亲为儿子的前途发愁,到为几百个特殊家庭点亮希望,再到为他们规划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曹军明明可以自己过得很好,却选择倾尽心血,为这群孩子缝补这个世界的缺口。
2015年,深圳一洗车行雇佣16名脑瘫儿患者洗车,三年收入高达120万,却给员工
梦里水乡谣轻
2025-07-27 11:12:49
0
阅读:0